首页>>所有
也说“可猜性”(郭少敏)
发表日期:2013-5-16 14:53:55 阅读人数:283添加收藏

    谜红是非多,尤其是红到“华清杯佳谜”的程度。常在“华清”玩,哪能不“挨砖”!你别苦逼着脸,也别心里暗爽,就算是千锤百炼,躲过无数支“暗箭”,最后大功告成的上榜佳谜,能不能“善终”,还是个未知数。其实,我是挺欣赏这种玩法的。除去脸红耳赤、夹枪带棒的过激言论,对谜不对人的批评、争鸣、辩论,于谜艺多有裨益。好谜烂谜,见仁见智,本就难有定论,自家孩子谁不爱,情人眼里出西施,在“谜审美”上出现分歧,很正常。

    《文虎摘锦》总第111期载裔胜东谜友一文:《可猜、易猜、悦猜——我的佳谜观》,让2011年华清杯十个佳谜(谜底分别为“越南征兵令、韩少功力作、没有绝缘布、明天止订、韩文公开课、当日没回家、陈上将访美、饶平之行、薛道达观点、小罗成人之美”)集体“遇袭”。他认为这些谜“底材冷僻、谜目怪异”,总之,不可猜!由此引发我对灯谜“可猜性”的思考。

    灯谜可以猜射,就像洞房里蒙着盖头等你来揭的新媳妇,极具“神秘感”与“互动性”。这个“盖头”要是设计得机关重重,揭不开,那不是急死人了?所以,可猜性,对灯谜来说,确实很重要。不过,要判断一条灯谜的可猜程度有多少,到底人爱不爱猜,却是个复杂的问题。“可猜性”因人而异、因场合而异。

    裔先生可以“难得糊涂”到不知道世上有“绝缘布”、不懂得广东有“饶平”,甚至连“当日没回家”这样明白的话都不知为何物,我却“过于清醒”,那十个谜底,除了前两个,其他都很熟悉。换另一人,可能另一种情况;换十个人,可能十种情况。底材偏不偏、谜目怪不怪,在每人眼里千差万别。此外,不同的人对难度的要求也不同,有人猴急,巴不得一下揭了盖头,速战速决;有人爱折腾,最好来一段“苏小妹三难新郎”,先苦后甜才有劲;还有人认为享受过程最重要,结果别太早,“偷得着不如偷不着”。

    裔先生为之晕头转向、大叹难猜的“明天止订”,在当年比赛中命中率高达100%。不同的活动场合,因水平高下、“工具”强弱、赛制差异等,同一谜作的“可猜性”很可能不同。群众展猜、现场谜会、网络竞猜,谜的“难度感”依次递减。尤其网络,谜人参与面广、高手云集、搜索引擎强大、团体智慧恐怖,低难度、中等难度谜,一般在“抢肉”阶段就被风卷残云、横扫一空。高难度的“骨头”,大多也难逃被“啃掉”的命运。太容易的谜,反而无法满足网猜的需要,比如“华清杯”,几百人猜几天,如果都是“他去也,怎把心儿放”们,那还怎么玩!

    所以说,灯谜的“可猜性”,包括易不易猜,悦不悦猜,都是相对的,个人说了不算,不分场合不宜下结论,最好是通过活动验证,用“命中率”来数字化分析,才有说服力。裔先生举的十个谜例,除了全中的“明天止订”,其他命中率也很高,4条在94%以上,3条在84%以上,2条在78%以上。裔先生认为“不可猜”的十个谜,在“华清杯”这种场合,大多可猜,有些还相当可猜。

    “可猜性”虽然很重要,但它既不是佳谜的必要标准,也不是佳谜的充分条件。裔先生说:“一条谜,如果满足了‘可猜、易猜、悦猜’三个条件,就是佳作,否则,遑论佳谜!”此话过于偏激。灯谜评佳,是多方面的审核,扣合技巧、艺术内涵、文字功夫、审美价值、公益作用,等等等等,“可猜性”只是参考因素之一。而且,参考时不能主观臆断,不能你认为不可猜,就“一票否决”。

    文木老师有言:“谜有两途,可猜可赏,善谜者取其所宜。猜射重机趣,体现‘游于艺’的实用功能和娱乐精神;欣赏重内涵,体现‘志于道’的审美诉求和文化使命,二者并行不悖,殊途同归。”此论深得我心!(文  郭少敏)

 

网友评论

更多

友情链接

闽ICP备13010859号
Copyright © dengmi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灯谜文化网 版权所有
Email:9636942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