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
驳“顾野王首次将谜字收入《玉篇》”(柳忠良)
发表日期:2017-1-3 16:31:41 阅读人数:313添加收藏

现存古籍资料考证:南朝梁陈间官员、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顾野王著原本《玉篇》没有收入“谜”字,我们看到的是宋本《玉篇》,“谜”字是宋朝人增补进去的。此结论早已被论证过。然而,近两年,看到近十篇论文和十余篇新闻、公告、介绍等文中的一种不实事求是的“顾野王首次将谜字收入《玉篇》”、“第一个将谜字收入并作注释的人是顾野王”之类的说法。此类说法在没有够硬新证的支撑下,或视为一个研究成果,或引为一种自豪荣耀,或成为一项舆论嚼头,或被一些社团采纳宣传,甚是张扬,有必要予以澄清,还谜史一个真实。

下面摘录四篇有代表性的文论中关于“顾野王首次将谜字收入《玉篇》”说法的原文,先来认识这些说法:

△宋文学周密《齐东野语·隐语》有:“古之所谓词,即今之隐语,而俗所谓谜。《玉篇》谜字释云,隐也。”之说。《玉篇》,即南朝梁陈间,吴江著名文字学家顾野王(519-581)所著的字书《玉篇》,他将“谜”这个字收入书中,解释为:“隐也。”自此,“谜”字成为字典中的“一员”。这样我们可知顾野王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研究灯谜的吴江人。(录自20164月印行的《薛凤昌杯论文集·吴江灯会灯谜史事琐谈》)

△第一个将“谜”字收入并作注释的人,不是鲍照,而是南朝梁陈间著名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宋朝程大昌《演繁露》(卷七,第18页)说:“《玉篇》亦收‘谜’字,释云:‘隐也,即后世之谜也’。”近代词人况周颐阅得《玉篇零卷》后,在他的《辛巳春灯百谜·序》(1881年刻本)中证述:“秦有卯金之谶,越有庚米之辞,河鱼详左氏之文,井龟仿南朝之制,大抵前人之隐语,即今日之迷言谜之字,收于《玉篇》。”这两份资料佐证:最早把民间之中流传已久的“谜”字收进字典内并作注释,且开字典之先河的,是曾经居住在吴江松陵镇北门外的吴县人顾野王。(录自20164月印行的《薛凤昌杯论文集·吴江谜语文化史话》。)

△灯谜的谜字第一次被收入的字典,是南朝时期吴江松陵人顾野王编纂的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灯谜的谜字在吴江方言中发音为“枚”音,古音犹存,吴江人说猜谜通常说“猜枚枚子”。从这个角度看,吴江是灯谜的发源地。(录自2016521日散文网发《略论小学语文与吴江灯谜普及的互补机制》。)

吴江的灯谜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南北朝。南朝松陵人顾野王首次将“谜”字收入《玉篇》。(录自新华日报2016422日第20版文《吴江“灯谜文化”枝繁叶茂》。)

为什么说以上摘录的这些说法不实事求是,且看下面一一据理说来:

一、抛开原著搞杜撰

查原著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论说顾野王首次将字收入《玉篇》,找来原著查一查不就清楚了吗?本人手头有两册《玉篇》:

一册是中华书局198591200452印的《原本玉篇残卷》,系影印黎庶昌和罗振玉各自集佚成书的《玉篇》残卷,即黎本《影旧钞卷子原本玉篇零卷》(亦称《玉篇零卷》或称《黎本玉篇》)和罗本《原本玉篇残卷》(或《罗本玉篇》),并汇集日本东方文化研究院影印之卷八“心部”残卷。此册被视为顾野王编撰的原著。书中未载“谜”字。此有力地证明南朝梁陈间的顾野王所编原本《玉篇》未收字。

另一册是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9月根据张氏泽存堂本影印的《宋本玉篇》。是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敕令陈彭年(961-1017)等重修的,增字颇多。此《宋本玉篇》(亦名《大广益会玉篇》)将“谜”字增补收入,载173页,释云:“米闭切,隐言也”。此宋代之增补,不能说“谜”字为顾野王所起源和原创。这个情况在本书所刊清代康熙年间的《重刊玉篇序》中介绍得很清楚:“顾氏玉篇,本诸许氏,稍有升降损益。迨唐上元之末,处士孙强稍增多其字。既而释慧力撰象文,道士赵利正撰解疑。至宋陈彭年、吴锐、丘雍辈又重修之。于是广益者众,而玉篇又非顾氏之旧矣。”

不独本人未查到顾野王首次将字收入原本《玉篇》,王峰先生也没有查到。《文虎摘锦》2011年春季刊(总第106期)载王峰文《谜字说》详述曰:

尽管原本《玉篇》有时间条件和录汇可能,但确未载“谜”字,这是随着久佚的原本《玉篇》的发现得到证实的。学者杨守敬(1839-1915)在任驻日钦使随员期间,访得大量我国失传的渡日汉籍,随后帮助黎庶昌(1837-1896)将所发现的写本《玉篇》零卷刻入《古逸丛书》,加之后来罗振玉(1866-1940)的珂罗版《玉篇》残卷,学界才略知《玉篇》原貌。原本《玉篇》现存2087个字,为原书的八分之一强。其第九卷“言部”起于“话”字,前缺67字,存313字,有野王案语者88字,注文达11161字。值得注意的是,零卷“言部”无“谜”字,再据顾野王的编撰体例,并对照宋本《玉篇》排序,结合《玉篇校释》中“谜”字所列位置,可以推定原本“言部”所缺67字不应包含“谜”字。今本《玉篇》中的“谜”字是宋人后来补入的。

如果坚持论述顾野王首次将谜字收入《玉篇》,能否揭密出论据:“谜”字收入哪本《玉篇》的哪页哪行?

二、违反逻辑换概念

作出顾野王首次将谜字收入《玉篇》结论的文章,没有提到原著,却绕着弯子引用一些佐证,而在运用这些佐证时,又玩起了偷换概念或内容的文字游戏。偷换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利用通用书名搞偷换。所见论述顾野王首次将字收入《玉篇》的文章,佐证都是宋代以后之人说的,是重修为《宋本玉篇》之后的言论。因为原本《玉篇》和宋本《玉篇》都被简称为《玉篇》,于是,本来指宋本《玉篇》的,被偷换成南朝梁陈间顾野王撰原本《玉篇》,宋本《玉篇》增补的“谜”字,也就偷换成了顾野王撰原本《玉篇》也有“谜”字。

二是利用作者排名搞偷换。原本《玉篇》的作者署名“梁顾野王著”是毫无疑义的。宋本《玉篇》已被多次增补,作者就有个先后顺序的排名了。《宋本玉篇》各版本的作者署名,有的详细为“撰者顾野王、加字者唐孙强、重修者宋陈彭年等”,有的简略为“撰者顾野王、重修者陈彭年等”,有的省略得只署“梁顾野王著”。偷换概念的文论就利用这个排名,不加考证地忽略后者,将加字者、重修者所增补的字都全部归属于署名第一的作者,后世增补的“谜”字也就成了前世作者所收入的。

顾野王著《玉篇》是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对后世研究语言、文字、训诂有极重要的意义。原本《玉篇》没收“谜”并不能抹杀顾野王著《玉篇》的历史功绩,何必要将没有的事转着弯儿强加于他呢,何必非要无中生有地寻出这个“谜”字傍名人来光耀门楣呢?还是守住历史的真实吧!

三、违背事理写文章

抛开原著说事和违反逻辑论说,酿成了顾野王首次将谜字收入《玉篇》的错误论断。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个论断的错误,下面,再将导语中摘录的四个文段一一分析点评指谬(点评用不同字体加以区别,写在中括号内):

△宋文学周密《齐东野语·隐语》有:“古之所谓词,即今之隐语,而俗所谓谜。《玉篇》谜字释云,隐也。”之说。《齐东野语》所说的《玉篇》为通称,有原本《玉篇》和宋本《玉篇》两种可能。因周密(1232-1298)的《齐东野语》写作于宋本《玉篇》成书之后,从目前资料可考来推断,指宋本《玉篇》。】《玉篇》,即南朝梁陈间,吴江著名文字学家顾野王(519-581)所著的字书《玉篇》,他将“谜”这个字收入书中,解释为:“隐也。”【偷换前文“《玉篇》”概念。将通称的《玉篇》加上定语,使《玉篇》定格为顾野王所著原本《玉篇》。宋本《玉篇》增补的“谜”字也就成了顾野王撰原本《玉篇》就有“谜”字了。真是魔术般的摇身一变。】自此,“谜”字成为字典中的“一员”。这样我们可知顾野王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研究灯谜的吴江人。【这个结论是经附加和偷换概念之后得出的,乃以假乱真。事实是:顾野王撰原本《玉篇》中未收“谜”字,“顾野王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研究灯谜的吴江人”也就无从谈起。】

△第一个将“谜”字收入并作注释的人,不是鲍照,而是南朝梁陈间著名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首先设想出的一个错误论断。后文不用直接书证,而用佐证来偷换概念。】宋朝程大昌《演繁露》(卷七,第18页)说:“《玉篇》亦收‘谜’字,释云:‘隐也,即后世之谜也’。”《演繁露》所言《玉篇》为通称。程大昌(1123-1195)写作《演繁露》在宋本《玉篇》成书之后,从目前资料可考来推断,指宋本《玉篇》。近代词人况周颐阅得《玉篇零卷》后,在他的《辛巳春灯百谜·序》(1881年刻本)中证述:“秦有卯金之谶,越有庚米之辞,河鱼详左氏之文,井龟仿南朝之制,大抵前人之隐语,即今日之迷言谜之字,收于《玉篇》。”【“况周颐阅得《玉篇零卷》”之说,不知是主观臆想还是有所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1月出版的《中华谜书集成(二)》汇编的《辛巳春灯百谜·序》中,没有看到“况周颐阅得《玉篇零卷》”的背景文字。该论文加了这句背景文字,反而弄巧成拙。因为《玉篇零卷》,未收“谜”字。况且,《辛巳春灯百谜》成书时,《玉篇零卷》还没有出生!不知如何读来?《辛巳春灯百谜》成书于1881年,其时,原本《玉篇》已佚,社会上流传的是宋本《玉篇》,而《玉篇零卷》是《辛巳春灯百谜》成书之后才集佚成书的。《玉篇零卷》的主编黎庶昌,于18811884年和18871889年先后两度以道员身份出任中国驻日本国大臣。期间,搜罗典籍,刻《古逸丛书》,其中就包括据日本旧钞卷子本景刊的《玉篇》残四卷又二卷。此后才有所谓的《玉篇零卷》问世。况周颐编《辛巳春灯百谜》时能阅到《玉篇零卷》,岂不无中生有。而其时阅得出“谜之字收于《玉篇》”的,乃宋本《玉篇》”。这两份资料佐证:最早把民间之中流传已久的“谜”字收进字典内并作注释,且开字典之先河的,是曾经居住在吴江松陵镇北门外的吴县人顾野王。【两份资料佐证都经主观臆想或偷换概念,结论也就很难客观真实,而是取向于主观设想。所得结论完全是混淆是非。事实是:“谜”字不见于顾野王撰原本《玉篇》。

△灯谜的谜字第一次被收入的字典,是南朝时期吴江松陵人顾野王编纂的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论文中作如此阐述,应有所本。顾野王编纂的原本《玉篇》未收“谜”字,宋本《玉篇》增补“谜”字之前,也已有《说文》将“谜”字增入新附字,怎么能说谜字第一次被收入的字典是顾野王编纂的《玉篇》呢?】灯谜的谜字在吴江方言中发音为“枚”音,古音犹存,吴江人说猜谜通常说“猜枚枚子”。从这个角度看,吴江是灯谜的发源地。【全国之广大,方言之众多,以方言为证的说服力很弱。一错一弱的两个证据支撑的结论,能会有说服力吗?】

吴江的灯谜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南北朝。南朝松陵人顾野王首次将“谜”字收入《玉篇》。【看到多篇新闻报道写了此乌有之不实之论。新闻报道中写入此论必是认为值得骄傲的。虽不必写出论证,但也应顾及语言结论的真实性。有些活动的主办者、组织者为了宣传活动的意义,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喜欢浮夸,甚至纵容假说。有些人为了门面和满足虚荣,喜欢虚构一些东西,夸张一些情节。报道不能一味人云亦云,即便是通稿亦应把关。不然,报道出不真实的东西让人笑话,负面影响大。】

四、结语

1.本文初拟顾野王没有将“谜”字收入玉篇》,行文时,感到相左的意见已形成一种舆论,平铺直叙显得平淡,且已有文论过,于是改用驳论,以期引起关注。

2.还有其他一些文章中的“顾野王的《玉篇》系为我国第一部载入谜字的字典”、“谜字起源在吴江”等不切实际的说法,与本文所驳之论相类似,参看以上驳理亦知其谬。

3.文后思之:谜道虽小亦是道,亦应讲科学。研究虽微亦求真,亦须实事求是。讲科学,讲实事求是,才能成就科学的灯谜学。立于民族文化之林的灯谜学,不希望有不实事求是的东西参和其中。

(附作者所藏《原本玉篇残卷》《宋本玉篇》书影)

(本文刊《文虎摘锦》2016年冬季刊)

 

原文地址

网友评论

更多

友情链接

闽ICP备13010859号
Copyright © dengmi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灯谜文化网 版权所有
Email:9636942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