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
学生灯谜赛题真的那么容易做吗?(远瞩)
发表日期:2016-8-15 15:54:55 阅读人数:363添加收藏

  随着灯谜文化的复兴,近来学生谜赛越来越红火,由此也带来究竟怎么样的谜题才适合学生比赛的问题。
  近日在谜群偶然看到“美丽家园”2016吴江谜语大赛复赛的赛题(见附图),不禁陷入深深的忧虑。
  这份赛题当然也有闪光点,比如“你挑水来我浇园”射“共工”、“听起来像是我的”射“Word”、“安字不戴帽,猜女不对号”射“好”、“俩吉他高手”射“对牛弹琴”等,都饶有趣味、充满童真,很适合孩子猜射。
  但是这样的作品实在太少。整体上看能吸引孩子、打动人心的题不多,一些太过杂乱的手法更会让孩子望而生厌,连续出的几个“鱼”手法单调、重复,是一大败笔。
  如果说,这是从艺术层面上的高标准、高要求,权且不论,那么往低了看,从符合谜理、文理、情理的基本底线来分析,这份赛题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苏泊尔产品有补助”射“锅贴”,选底很生活化,别解也有趣味,可惜这谜犯了“倒吊”大忌,“苏泊尔产品”岂止“锅”一种。“不能倒吊”是灯谜的基本原则,涉及到逻辑问题。而搞清灯谜扣合机理的逻辑是初学者建立谜思架构的重中之重,犹如建造房子的地基。因此,这条谜理不通的“谜”,对于学谜孩子的危害,尤其严重。
  “钓了一条白鱼”射“挂号信”,谜底熟悉,但扣法让人不好捉摸。按通常的理解,钓=挂、鱼=信,那么猜想谜底的“号”是由谜面的“白”来扣合的。我们知道,“白”和“号”虽然都有发声的意思,但前者是“对白”,后者是“号呼”,两者区别太大,等同对待实在有悖文理。或者作者另有玄机,但是这种玄机再巧妙,也过于隐晦,不适合学生赛场。
  “耳光”射“李影”,这条“谜”谜理、情理都不通。姑且不说“耳=李”这个谜界争议不断的单字名借代,“光=影”这种违反常识的扣合实在难合情理。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将奥运选手的名字别解成“耳光”,这是大不敬。人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尊重人名是最基本的人权,我们在做人名谜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同样的例子这份赛题还有,比如“马龙”的谜面带“驴”、“汪雪儿”的姓被别解为“狗叫”,试问:马龙和汪雪儿看到了情何以堪?
  “享受在前,储备在后”射“亩”,这条谜扣合没问题,但是出题者似乎忘记了使用的场合,这样的谜面对孩子又有啥好的教育意义呢?我们经常把灯谜“寓教于乐”挂在嘴边,但是如果要“教”孩子“享受在储备之前”、“及时行乐”,那么这样的“寓教于乐”还不如没有。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限于时间,就不一一赘述。
  学生谜赛,事关谜坛未来,主办者不能有一丝马虎。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多办学生灯谜活动,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忽略细节,比如赛题出错,就会把好事办成坏事了。
  下面给有志于出好学生赛题的谜友们一些建议,不一定成熟,仅供参考。
  1、不一定都要新谜,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经典老谜,一定要注重扣合的准确度和趣味性;
  2、尽量少用专题底材,使用贴近孩子生活、他们耳熟能详的谜材。灯谜的魅力之一,就是答案你肯定知道,但你就是一时猜不出,要动动脑筋才能顿悟。如果孩子觉得猜灯谜跟他们死记硬背一些专题知识一样无趣,那他们一定会望而却步的,他们这方面的功课已经够多了。当然,有些主办方要求体现专题内容,这时候应该巧妙地设置在谜面;
  3、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办。谜界活跃着各种各样的人才,有的人会把活动搞得风生水起,有的人会把宣传做得有声有色,有的人能猜难题,有的人善制佳谜,有的人精通研究,有的人擅于鉴赏……但并不等于说,这些人都会做学生赛题。越代庖,往往把一顿本该美好的晚餐搞砸。所以,聪明的主事者,懂得汇聚各方面的人才,知人善用、各尽所能,这样,才会把赛事办成功。

 

原文地址

网友评论

更多

友情链接

闽ICP备13010859号
Copyright © dengmi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灯谜文化网 版权所有
Email:9636942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