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
“花”辨(连亚云)
发表日期:2016-5-19 8:22:10 阅读人数:151添加收藏

  曾有一道谜,自我感觉还不错:
  “一亭花错落,一亭花烂漫,一亭花绽放,一首歌飘荡(余光中诗一句)叮咛叮咛咛”
  (注:底出自余光中《风铃》。)
  但有位却网友不予认同,他说:许多谜友认为,“一亭花”不符合消损逻辑。
  他所说的消损逻辑究竟何所指,颇费捉摸。
  日前,偶读《谜周刊》第18期刊首语《“花”语》 (樵子/文) ,恍有所悟。
  文中先以“春兰绽放两三花(字)炅 ”和“亭后海棠花开妍(演员)梅婷”两则离合谜为例,指出:无论是第一条把“春”“兰”两个字中的“三”分别“花”掉,或者第二条将“妍”中的“开”字“花”掉,都是谜人将“花”字义项中的“耗费”之义扩而充之;作者认为:“花”字的义项虽有“耗费”之义,“但只限用于花钱、花时间、花心思等,却未必能无限推理”。于是作者坦言:“以‘花’为消损词是有问题的”,是“生套字典释义之误”。
  显而易见,作者潜台词是:离合谜的删减词(消损词)与删减对象的组合必须符合语法文法及修辞逻辑要求。
  看来,那位网友所质疑的“一亭花”不符合消损逻辑,大抵也是这个意思吧。
  对于这种观点,笔者以为颇可商榷 。
  诚然,如果把“花”作为动词用于遣词造句,其适用范围毕竟有限,确实不可随意混搭。在汉语语法文法中,类似的要求还相当多,它们不仅是人们写作时必须遵守的规则,也是灯谜组句构面时不可触犯的天条。就这点而言,讲究语法修辞、遵守逻辑规范乃至注重炼字炼意布局谋篇……等等写作技巧,对于灯谜的重要性都是无可争议的。
  然而,文法并不等于谜法,虽说它是规范灯谜面文的金科玉律,但未必应当成为束缚谜技翱翔的链条。尤其是对于离合谜。
  笔者以为,离合谜的面文,成句也罢,自撰也罢,就成谜本质而言,原乃离合技法的载体。离合谜的基本特征是别解在面,也即通过对题面文字的别解而赋予与其本义迥然不同的离合功能特性。这种功能特性集中表现为“谁离合”和“怎样离合”。
  “谁离合”也即离合的主体,它们是面文中被解读为可以通过离合法析出构底字素的字词(如“母字”),以及与其相关的衍生字词(如“弃字”、“分字”等)。离合谜面文中的任何文字,一旦被解读为离合主体,那么,不论它原本有着什么样的具象意义,统统被虚化为既无词性又无实义的字形符号,即一个可增可损可离可合的笔画组合体。
  “怎样离合”则是离合的指令,即面文中被解读为表述离合技能的字词(如删减词、拆分词、取位词、拼合词、形变词……等等)。离合指令的被认定,其前提乃是该字词的本义或别解义具有所拟认定的离合指示功能。离合谜面文中的任何文字, 一旦被解读为离合指令,由于它所关联的对象乃是个纯粹由笔画组合的字形符号,因此,它也随之被异化为仅仅对笔画组合体起作用的、体现某种离合功能的指示性符号。
  据此,笔者认为,在离合技法的平台上,离合指令和离合主体的组合,乃是一组具备离合功能的指示性符号和被离合的字形符号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它们之间既不存在也不需要刻意去讲究什么语法文法的合理性。文法就是文法,谜法就是谜法,它们原本就是两条路上跑的车,各有各的道道。离合谜面文的本义和它所体现的离合功能特性,正像歌里所唱的那样:“星星不像那颗星星,月亮不像那个月亮,山也不像那座山,梁也不像那道梁”,只是在离合技法的作用下,“骡子下了个小马驹,乌鸡变成了彩凤凰”了。在我看来,离合的逻辑就这么简单利落。
  反过来想,如果说删减词与其删减对象的组合必须严格遵守语法文法规定和逻辑修辞要求,否则就不予认同,那么,对拆分、取位、形变、拼合等等离合技法的约束自然也都概莫能外了。这样一来,且不说离合谜面文将变得何等干瘪,恐怕能存活的离合谜也将多乎哉,不多也!
  离合谜本来就易学难精,因为其成谜套路就那么几种,出新殊为不易。放眼谜坛,近些年来,人们为离合谜的创新做了那么多的努力和尝试,但泛泛之作却依然比比皆是,真正值得称道佳构则寥寥无几。笔者以为,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构面的草草成篇,缺乏对文采、意境、格调和情趣的追求,不肯在字斟句酌上下功夫,尤其是对离合指示词选用,往往满足于人云亦云,鲜有新意 。于是我想,如果大家都能在在谋面特别是在离合指示词的开掘上努力创新,也许离合谜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附注:
  关于“一亭花错落,一亭花烂漫,一亭花绽放,一首歌飘荡(余光中诗一句)叮咛叮咛咛”这道谜的创作过程,笔者最初想到的是“长一亭、短一亭”可析出“咛咛”二字 ,但有无示拆分之弊,其后又有“花开一亭、花落一亭、花飞一亭,像首歌飘荡”,因不满于句式参差,后修订如上。
  题面前三句中的“花错落”、“花烂漫”、“花绽放”均为包含着删减、拆分、整合等多种功能的离合指示词,解读为对母字“亭”删除弃字“一”并拆分整合为谜底的三个“咛”字; 末句应断读为“一/首歌/飘荡”,其中“首歌”取“哥”,“飘荡”为拆分词,将“哥”离析为“口、丁、口、丁”,并通过“一”(释为“统一”之意,起整合词的作用)析出谜底的“叮叮”二字。

原文地址

网友评论

更多

友情链接

闽ICP备13010859号
Copyright © dengmi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灯谜文化网 版权所有
Email:9636942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