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
关于一则华清佳谜的探讨(青霜)
发表日期:2015-6-25 13:47:55 阅读人数:456添加收藏

“共禹论功不较多”(四字作假行为)夸大业绩

  谜面出自晚唐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其二)》,全诗如下: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谜面取了原诗的最后一句,意思为“夸赞大业的功绩”,其中“大业”为隋炀帝的年号。姑且不论“大业”借代隋炀帝合不合适(虽然以年号代指帝皇自明以降有之,但史界从未见以“大业”借指杨广者),光这首诗究竟是否在夸奖隋炀帝就值得探讨。
  手头有一本198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恰好选录并鉴赏了这首诗,评析者是周啸天,就是去年那个获得鲁迅文学奖被人喷成筛子的四川籍诗人,但在我看来,他三十年前的这篇评析还是相对到位的。网上找到的评析也多是抄录这个版本,现录其赏析第三段如下:

  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皮日休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开河这件事的。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仅挽大船的人几近万数,均著彩服,水陆照亮,所谓“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即指此而言。作者对隋炀帝的批斥是十分明显的。然而他并不直说。第四句忽然举出大禹治水的业绩来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就是:论起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这简直荒谬离奇,但由于诗人的评论,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仅就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言,两者确有可比之处。然而“若无”云云这个假设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极尽“水殿龙舟”之侈的炀帝终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相与论功,流芳千古。故作者虽用了翻案法,实际上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实际了。这种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是欲夺故予之法。说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似乎是****恭维奖许,但有“若无水殿龙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彻底的剥夺。“共禹论功”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厉,谴责更为强烈。这种手法的使用,比一般正面抒发效果更好。

  根据周啸天的观点,这首诗分明就是在批判隋炀帝,毫无赞扬的成分可言。其实很好理解,“共禹论功不较多”成立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呢?若无水殿龙舟事!就好比说,某某如果不贪污腐败,还算得上是一名好党员。你能说这样的话是在夸他么?因此,在笔者看来,这则谜是断章取义,完全扭曲了诗作者的原意。当然作者可以说:我是从字面直扣。但不要忘了,如果脱离了这首诗的背景,底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谁知道是说隋炀帝的,直扣之说根本是无法成立的。
  笔者认为该谜有问题,那为什么不在拍砖时提出来呢?因为我们队内对此谜成立与否也存在争议,有的人说,的确有赞扬隋炀帝之意,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了防止误伤,我们决定不拍砖但也不给好分数。既然此谜得了佳谜,说明还是有很多人赞同(或者也没有深究),以这种方式提出来探讨,似乎更能让作者接受。也欢迎大家就此谜展开更加深入的讨论。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701d70102wf3s.html

网友评论

更多

友情链接

闽ICP备13010859号
Copyright © dengmi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灯谜文化网 版权所有
Email:9636942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