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
【二十四谜品】传神第十八(顽石斋)
发表日期:2016-4-19 9:47:26 阅读人数:333添加收藏

 

 

得自天机,出于灵府。笔底烟花,袖中宫羽。

空梁落月,客舟听雨。僧繇之龙,公麟之虎。

其声如闻,其容若睹。目送飞鸿,唯在阿堵。

 

  谜分南宗北派。其中南派灯谜,多以成句挂面,不要求面底板板相扣,“无一字无着落”,而是施之以“大拢意”扣法,注重扣合上的传神灵动,所谓“浑写大意,笼括得住,尚不失为佳制”。大拢意法用得不好,易犯轻率空泛、扣意未尽之病,但有善制者,往往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凭空借来一字、一词、一句,摹写本意于似与不似之间,尽得传神写照之妙。

1、“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福建谜人连讨论用语,3+2)薛道达观点作者:庄云(闲云)
注释谜面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宝钗抚慰黛玉“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司马牛之叹”出典《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意指自己是无父母兄弟、孑然一身的人。谜底中“薛道达”是福建谜人,谜号“管锥客”。谜底原读为“薛道达/观点”,断读为“薛/道/达观点”,解释为“薛宝钗说,妹妹你达观一点”。
评析“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钗黛孰优孰劣,是每一个读《红楼》者都会忍不住去思考去比较去论争的事。拥黛者觉得黛玉聪慧纯洁热烈坦诚真性情、宝钗圆滑伪善世故矫情假道学,拥钗者认为宝钗温柔敦厚成熟健康好淑女,黛玉尖酸刻薄任性孤傲小心眼。清代还曾有两个朋友因为拥林拥薛“一言不和,遂相龃龉,几挥老拳”。无论是左钗右黛还是左黛右钗,我都觉得不妥,既不符合文学审美的追求,恐怕也不符合芹翁本意。在这个问题上,我更欣赏脂砚斋的“钗黛合一”论:“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二为一。”这段脂批写于庚辰本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语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的回前总批,其后不久,便有了“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的这一段文字。闲云此谜正是取材于此,成谜仿佛妙手缫丝,以管锥客原名“薛道达”为蚕茧,从中抽出线头“薛”字指代宝钗,再牵出“道”字扣说话,至“达”字则接绪下一粒茧,连为“达观”二字拢住宝钗语意,再牵出一个“点”字辅助语气。“薛”“道”指称确实,“达观”准确凝练,而“点”字更是点睛之笔,“颇如画手善传神”,一字令谜底灵动飞舞,更令读者如临其境,仿佛钗黛走下画屏来到读者眼前,二人坐于床边,宝钗替黛玉轻轻撩起云鬓上的一缕乌丝,幽幽叹道:“妹妹,你达观点”。而此时的读者,早已醉了。

2、“姐姐既会说,就该早来,也省了爷生气。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服侍爷的,我们原没服侍过。”(某蔬菜特征)顶花带刺作者:黄冬妮(冬妮娅)
注释谜面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袭人在那边早已听见,忙赶过来向宝玉道:‘好好的,又怎么了?可是我说的,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儿。’晴雯听了,冷笑道:‘姐姐既会说,就该早来,也省了爷生气。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伏侍爷的,我们原没伏侍过。因为你伏侍的好,昨日才挨窝心脚。我们不会伏侍的,明儿还不知是个什么罪呢。’“谜底“顶花带刺”为黄瓜的特征,指头顶黄花、身上带刺,此处“顶”别解为“顶撞”,“花”别解为“花袭人”,“带刺”则取“话里带刺”之意,谜底解释为“语带讥刺地顶撞花袭人”。
评析前谜说了宝钗和黛玉,这篇再说说袭人和晴雯。脂砚斋谓“晴有林风,袭为钗副”,这两组人物的确有许多可以参照对应的地方。就拿晴雯与黛玉来说,除容貌上晴雯“眉眼长得有些像你林妹妹”外,两人性格也颇多相似之处,高傲、要强,爱使小性儿。这一性格特征反映到语言习惯上,黛玉是“促狭嘴”,“嘴里爱刻薄人”,“说出话来比刀子还尖”,晴雯则是“举止言语原轻薄些”,“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只眼睛来骂人”。宝玉给麝月蓖头,晴雯冷笑道:“交杯盏还没吃,就上了头了!”秋纹得了赏,晴雯说她:“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给你,你还充有脸呢!”小红帮王熙凤传话,晴雯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兴的这样!“而最精彩的,是第三十一回中晴雯与袭人的正面交锋。袭人不过是好言抚慰,晴雯偏就能一句连一句地顶得袭人“又是恼、又是愧”,噎得她说不出话来。这样的特点和感觉,冬妮娅用一个词就概括了出来——“带刺”。加上前面的“顶花”,将人物、场景、风格、情绪完美融为一炉,俨然一副红楼人物画。这种大拢意扣法,“表里并不拘拘于配合”,仅以基于感觉的形容词进行概括,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谜艺,看似不甚经意,却非斫轮老手不能为之。品赏此谜,譬如见八大画山石花鸟,一二疏笔,尽得神韵;譬如听伯牙随手抚琴,听得见高山流水,于轮廓中得真谛,于朦胧中见精神。

3、“豁然破篱籓”(六字消费行为,含三字卡名)刷一下一卡通作者:梁倩(紫苜蓿)
注释谜面出自宋·陈文蔚《寄题微州李君博文阁》:“一旦忽融会,豁然破篱籓。”谜底中的“一卡通”为招商银行的银行卡,“刷一下一卡通”乃用银行卡付款行为。扣合时,“刷”字同“唰”,为象声词,形容迅速擦过去的声音,谜底别解为“刷地一下子,一个关卡打通了。”
评析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一种经历:困惑纠缠于一个问题很长时间,老也得不到答案,突然有一天,因为长期的积累加上偶然的机缘,不知怎么开了窍,一下子就彻底明白了。这种情况,在成语中叫“豁然贯通”“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在佛家叫“醍醐灌顶”“顿悟”。梁倩则选陈文蔚“豁然破篱籓”诗句做面,将这一情景表述为“刷一下一卡通”。陈文蔚其名不著,这首诗更是僻冷,但“豁然”之与“刷一下”,“篱籓”之与“一卡”,“破”之与“通”,面底简直斗笋合缝,有如鬼工。就别解而言,“一卡通”倒也罢了,那“刷一下”绝对闪耀着天才的光芒。“刷”由动词变成了象声词,“一下”由“一次”变成了“一下子”,以“刷一下”表达“豁然”的瞬间概念,极富动感与神采,且活泼泼不落俗套,构思得神灵之助,传神于须臾之间。

4、“众人都哄然叫妙”(军旅作家连作品,3+3,卷帘格)高玉宝《高玉宝》作者:林敏(谈笑周郎)
注释谜面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高玉宝为著名“战士作家”,其由作家郭永江代笔完成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曾经家喻户晓,其中“半夜鸡叫”的故事更是入选小学语文课本。谜底原文作家名与同名作品的连读,卷帘后读为“宝玉高!宝玉高!”,别解为众清客对贾宝玉的赞美话语。
评析少年时初读红楼,“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是最爱读的一章。一是那时的文学水平正适合欣赏宝玉那种比较好看又相对浅显易懂的诗联,二是也喜欢那种少年人出尽风头志得意满的感觉。贾宝玉当然不是真的诗妙联绝,贾政的“拈髯点头不语”和“气得喝命叉出去”不过是一个父亲出于爱子之心的骄傲与造作,而“众人都哄然叫妙”更不过是清客们出于分内之责的敷衍与谄媚罢了。细察芹翁原文,这段数千言的文字中并无一处“宝玉高”的字眼,而周郎竟以此三字拢扣“哄然叫妙”,虽非其时话语,足见其人神态。其最妙处,在于“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周郎借作者与作品之同名,将“宝玉高”三字复述一遍,虽是简单重复,但既得“众人”之前呼后拥,又见“哄然”之七嘴八舌,语气得以强调,心态得以递进,画面得以丰富,气氛得以营造,众清客摇头晃脑、满面堆笑之情状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相信读者诸君猜过品过,也定会哄然叫妙,道一声:周郎高!周郎高!

5、先生带读,稚子跟读(谜目二)《师说》一句、《幼学》一句作者:周跃建
注释《师说》为韩愈名篇,《幼学》为蒙学经典《幼学琼林》之简称。“《师说》一句”、“《幼学》一句”均可作为谜目,如“直言贬二十年乃还,署帛宛然(《师说》一句)终不解矣”,“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幼学》一句)花样不同”。此谜将两谜目连为谜底,由“师说/一句、幼学/一句”断读为“师/说一句、幼/学一句”,别解为“老师带着说一句,幼子跟着学一句”。
评析西式教育引入中国前,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方法是“蒙学”。与西式教育不同,蒙学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范读”,即教师先把正文读一遍,学生循声跟读,“须要读得字字响亮”,直到熟读成诵,“宛然如书在心目之间,流水背出。”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死记硬背、忽视理解领悟,尽管也有其合理价值,但毕竟不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所以终被淘汰。作为教育虽不科学,作为灯谜却不一定不精彩。周跃建先生正是抓住蒙学教育“你一句我一句”这一教学特点,提炼出“一句”这一关键词,将其别解为谜目用语,又巧妙地嵌入《师说》《幼学》两文,遂将“师说一句、幼学一句”八字囫囵托出,语意自然天成,顺畅如水银泻地,视觉上极富画面感,节奏上又有律动感。读之,如行走乡间,山麓竹林中小道蜿蜒,道旁野梅簇簇,竹林深处塾馆半开,有先生头戴瓜皮小帽,身着长袍、手执教鞭,于三尺讲台之上高声诵读,十余小儿郎端坐于下,摇头晃脑,琅琅跟读:“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6、欲订城下盟,请君当说客(歌曲)想和你去吹吹风作者:王福阳注释《想和你去吹吹风》为张学友演唱歌曲。谜底中的“和”别解为“讲和”,“吹吹风”别解为透露透露消息,即“放放风”之意。谜底解释为“想要和谈,请你先去吹吹风,说一说”。评析说客,是古代中国一个很有意思的职业群体。他们往往成名于战时,有的纵横捭阖,以一己之力逆转天下格局;有的巧舌如簧,以三寸之舌说退百万雄师;有的舌灿莲花,以片言只语谋得土地城池;也有的志大才疏,被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说客游说的目的,或为说降、或为结盟、或为休兵、或为媾和。本谜谜面所写,乃是兵临城下之时,城中主将未免全军覆没城池易主,欲与攻城者订立城下之盟,又恐对手不允,故派出说客,到对方营中先行试探。这样一个场景,居然能够扣出名曲“想和你去吹吹风”,想象力和实现力都确乎超轶卓绝。“和”字之转性已是苦心孤诣,“吹吹风”之别解更是匪夷所思之极,却又准确形象之极。一词点染,而气韵为之生动,此真“笔著纸上,神来天际”,非思议所能及也。

7、“一面就打发人分头去请众人”(7字熊培云著作)这个社会会好吗作者:李川(jockey)
注释谜面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湘云说道:‘咱们这几社总没有填词,你明日何不起社填词,岂不新鲜些?’黛玉听了,偶然兴动,便说:‘这话也倒是。’湘云道:‘咱们趁今日天气好,为什么不就是今日?’黛玉道:‘也使得。’说着,一面吩咐预备了几色果点,一面就打发人分头去请。”谜底为南开教授熊培云著作,其名仿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而来,原读为“这个社会/会好吗”,断读为“这个社/会会好吗”,别解为“我们起了这个诗社来填词,大家来会会,好吗?”
评析《红楼梦》中大观园儿女结社联诗,有过五回。一是探春偶结海棠社,二是湘云邀社作菊花诗,三是芦雪庭咏雪联句,四是黛玉重建桃花社,五便是这次湘云和黛玉起社填柳絮词了。结社联诗,不但要有主题、有内容、有兴趣,更要有发起人、有参与者。著名的兰亭雅集,乃王羲之召集邀请;探春结海棠社,还下了风致高雅的花笺。小菜以此为题,取熊培云著作为底,将“社会”断成“社”“会”二字,“社”实指柳絮诗社,“会”与后字字连读,竟成诗社邀请口语。底如生铁铸成,断如青锋斩落,连如妙手牵萝,文如闲话家常。从面中虽不能直接得底一字,而底七字连读,其意涵、语态、情绪,竟似自面中自然流淌而出。真所谓:“风庭月榭,惜未燕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云而来,妹则扫花以待。”这个社,会会好吗?

8、下乡集民谣,自感硕果丰(刘德华歌词七字,卷帘)活出真我的风采作者:白秋凌(铃铛)
注释谜底为刘德华《真我的风采》歌词,卷帘后读为“采风的我真出活”。“采风”,指文艺家对地方民歌民谣的搜集,“出活”,指用很高的效率完成工作。
评析朱熹说读书有三到:眼到、心到、口到。我曰制谜亦需三力:眼力、心力、笔力。即以此谜论之,从刘德华歌词中发现这一句,卷帘后居然可读,无需加工天然可做底材,此为作者眼力。得“采风”与“出活”二词,能洞见其意、寻到关联,构建起一个志得意满的采风音乐家形象,尤其“出活”二字,虽为北方白话口语,却精准生动,此为作者心力,。七字固定底卷帘,“采风”“出活”二字解释本就不易,还有“的我真”需要照应,欲谋佳作,难度可想而知。而作者谋出五五句面,“的我真”三字竟以“自感”二字关映清楚,此为作者笔力。通观此谜,拟面通俗明快,倒装自然顺达,扣合明白晓畅,别解灵动有神,无奇句却有巧思,无典故却有创新,无雅韵却有趣味,无雕饰却有风骨。无他,有此三力耳。 

 

《二十四谜品》之正文会陆续在本公众号(微信号:stone7676)刊出,有兴趣者可点标题下方蓝字“顽石斋”订阅,或关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进行关注。

  【编者按】经过王磊先生授权,中华灯谜文化网将陆续推出王先生历经十年,用心品读的佳谜感悟——《二十四谜品》,敬请谜友们关注! 

 


“顽石斋”微信公众号

原文地址

【二十四谜品】钩沉第十七

网友评论

更多

友情链接

闽ICP备13010859号
Copyright © dengmi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灯谜文化网 版权所有
Email:9636942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