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
【二十四谜品】澹静第九(顽石斋)
发表日期:2015-12-14 9:09:54 阅读人数:413添加收藏

  寂寂流水,苒苒光阴。素琴无弦,自成大音。
  疏影半墙,落英满襟。荷樵人远,唯见云深。
  如花开谢,如夜浮沉。当时明月,犹照至今。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词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此论深得我心。有善作者,用点滴笔墨,寥寥数语,便写画出那种“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的境界,无他,“于静中”得“无我之境”也。谜虽小品,也是文字。对于这样“无我之境”的谜作,其实无需多言,会心者读罢,自会口齿噙香。

  1
  月光娟娟,参差满砌(《诗经》一句)如切如磋
  作者:庄云(闲云)
  注释
  将“月”字从“娟娟”中去掉(“光”),为“如如”。参加一个“差”字在“砌”中,为“切”和“磋”。连起来即是“如切如磋”。
  评析
  这是一条当得起“完美”二字评语的谜。谜底是诗经名句,谜面也是四言诗经句式,形式上先声夺人。取舍清晰不乱,抱合新颖不险,既见巧思又见功力。拟面炼字精益求精,“参差”、“满砌”都是至隽之词,如剥珉出璞,选薏得珠,不知如何想来。而最打动我的,还是读这条谜时带来的独特情感体验。同样是“月光娟娟”,愉悦时读之,这月光是温暖的,“香檀缓,杯传鹦鹉,新月正娟娟”;悲伤时读之,这月光是清冷的,“淡平川,断肠天,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想念时读之,这月光是幽怨的,“娟娟月,不应何恨,照人离别”;孤独时读之,这月光又可能是寂寞的,“皎月亦长有,今夜独娟娟”。谜面不过寥寥八字,却语尽意不尽,营造出一种清净无滓、空明澄澈的美学意境,一种遥远的时空感。我曾不止一次地沉醉在这条谜中,如同沉醉在寂静的夜空里,听月韵如水、看月色清寒,一任那娟娟的月光,点染我们的思绪、照亮我们的记忆、装饰我们的梦。

  2
  古今同是此月,来对一江流水(乐器)胡琴
  作者:晏浩(纳谜燕子)
  注释
  “古”“今”连同一个“月”字,为“胡”和“今”。“一江流水”,即“一”加上“江”流去“氵(水)”,为“王”字。来两个(“对”)“王”,连同前面的“胡”和“今”,组成“胡琴”。
  评析
  离合干净和面句优美,是一条上品拆字谜的必备条件,如果再能做到意蕴悠远,那就更好了。燕子这条谜就可称作一条上品。古+今+月+2*(一+江-水),离合总的来说还算清晰简单;除“来对”稍显滞涩外,谜面文字也算得上优美。关键在于,这区区十二个字,画出的是月光和流水的澹然意境,指涉的是科学和文化的深切交融,关怀的是宇宙和人生的宏大问题。这个意境、这个问题,在燕子之前,古人也写过、想过。对古人来说,日月轮回总是既浪漫又神秘,引人遐思。特别是当月挂中天,清辉满地,诗人举杯抒怀、对酒当歌的时候,一抬头就能看见那醉人的月亮,自不免常常有些冲动、发些感概、想些问题。于是,苏东坡会问“明月几时有”,张若虚会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辛弃疾会说“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感叹得最牛的还是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燕子化用太白诗意拟出这么个谜面,遣词用字虽有不同,意境和情怀却浑然一致。悠悠千载,人间换了无数,明月亘古如斯。其实,岂止明月如此,灯谜不也如此么?

  3
  这丝丝隐约缭绕,淡淡如水的流光(成语)火烧火燎
  作者:赵俊毅(盯叮)
  注释
  两个“纟”(“丝丝”)从“缭绕”去掉(“隐约”),为“尞”“尧”。“淡淡”中的“氵(如水)”流光了,还剩“炎炎”,即四个“火”。合起来既是“火烧火燎”。
  评析
  这是一条令我一见不忘、品读再三的灯谜。初读初品,是为谜艺。“火烧火燎”是个常见的成语,作者能从“烧”“燎”中看出“缭绕”和“丝”,从四个“火”看出“淡淡”和“水”,当真是“诗人眼毒已先见”。再读再品,是为文字。仅有眼光是不够的,要能为“缭绕”配上“丝丝隐约”,为“淡淡”添上“如水流光”,方成佳句,漫染华笺。三读三品,是为时光。“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流光似水》中如是说。那时光呢?关上时光的水龙头,还能回得到过去么?一恍一惚间,人生已经过半,回头望,那些或精彩或缤纷或激昂或迷茫的过往,如今全都静谧如夜、淡淡如水,只是在心间隐约缭绕,仿佛等待着、等待着某一天从记忆中被打捞起,让我慢慢咀嚼,会心一笑。

  4
  怀一点琴心,绘一卷幽兰(江苏地名)太仓
  作者:文一真(等秋叶)
  注释
  怀上“一”和“丶(点)”,“琴心”为“人”,一+丶+人=太。在“卷”字上“绘”上一个“一”字,再“幽”闭掉一个“兰”字,一+卷-兰=仓。合为“太仓”。
  评析
  十年画竹,百年画兰。历代画兰者多,出神入化者少。擅画者须用书法笔意,唯画境空远、简洁舒展、在似与不似之间者,方为上品。画兰如此,写兰亦是不易。陶渊明苏东坡均有咏兰佳句,但唯有郑板桥“兰花不是花,是我眼中人”,才是真写出兰花之神。一真此谜,“一点琴心”虽是常见扣法,“一卷幽兰”却不啻为神来之笔。不写幽兰而写画兰人,文字既有闺阁之纤秾细腻,又有兰花之幽淡高洁,读来如饮甘饴。仿佛寂静冬夜,“秦淮八艳”之马湘兰坐在广种兰花的“幽兰馆”中,净手焚香,研墨濡毫,铺一卷玉版生宣,让兰花在笔端慢慢生长。窗外,秦淮河上华灯依然,河水无声流淌,不知谁家别院传来一曲《幽兰调》,琴声悠远,恰似明月深谷,清风徐来。外面的世界纷繁嘈杂,而此时此处,却只有一片澄明淡静。画卷里的、琴声中的、孤灯下的,究竟是兰耶?人耶?

  5
  明月如清水一般,又泻落在枝间(2字佛家用语)涅槃
  作者:李创龙(杏花雨)
  注释
  “明月如清”为“日”,水为“氵”,加上“一”“般”。“又”字在“枝”字中间“泻落”了,剩“木”和“十”。日+氵+一+般+木+十=涅槃。
  评析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名句。把月光比作“流水”,便不再是洒在、撒在、照在,而是用了一个“泻”字,得欧阳修“泻出于两峰之间”之妙,令月光洒满荷塘之情之景格外生动。杏花雨此谜化用上述名句,文字得其神韵,抱合延其动感,赋义于形,寓动于静,澄澈空灵,有一种洞透人心之美。而底为佛教用语“涅槃”,谜面所写意境,竟与“涅槃”清凉寂静、不生不灭的本意有所呼应,如闻梵音渐远,如见彼岸花开。与朱自清原句相比,杏花雨将“流水”改成了“清水”,将“泻”改成了“泻落”,许是为了抱合更加清晰。但若以我观之,改后固然无妨,不改却也挺好。

  6
  勾染三分透初寒(四川名胜)九寨沟
  作者:黄冬妮(冬妮娅
  注释
  “染”分成三份,为“氵”“九”“木”,其中“氵”与“勾”合为“沟”,“木”与“寒”字之“初”合为“寨”。连起来就是“九寨沟”。
  评析
  中国山水画讲究勾、皴、擦、点、染。其中勾是勾线,勾勒出山石、树木之轮廓;染是渲染,用淡墨或湿墨烘染出物体的阴阳向背和空间层次。宋代著名山水画家李成有一幅《小寒林图》,现存辽宁博物馆,即重于勾擦和渲染,画中山石间杂树丛生,数棵苍松虬曲多姿,坡前涧水潺潺,远处山峦耸峙,烟霭纷纷,隐约可见寺庙殿堂。读冬妮娅此谜谜面,便仿佛是在欣赏李成笔下的寒林平野、山水沏泽,既有其毫锋颖脱、墨法精微之特点,又写出了李成画气象萧疏,烟林清旷之意境。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个谜面经过一番勾染,谜底竟成了著名的九寨沟。初冬的九寨沟,山峦逶迤,深谷幽壑,海子碧蓝澄澈,林木莽莽苍苍,微风中透着丝丝寒意,分明就是一幅寒林图。漫步其间,又有谁能分得清哪个是画,哪个是诗,哪个是景,哪个是谜?

  7
  横塘幽草杜宅前(古文人)唐寅
  作者:黄冬妮(冬妮娅)
  注释
  “横塘”两字,减去(“幽”)“艹”“木”“土”(“草”和“杜”),再加上“宀”(“宅”字的前面),合为“唐寅”。
  评析
  每次到成都,总喜欢去杜甫草堂看看。穿过红墙翠竹的花径,有数间茅舍掩映在竹林之中,茅屋前是一片池塘,荷叶田田,锦鲤在清波中穿梭,塘边绿树成荫、碧草青青,满心满眼都是绿意。作者一定也曾流连于此、醉心于此,才能写出“横塘幽草杜宅前”这样的句子。尤其是这个“幽”字,画出草堂的恬静幽雅,写出老杜的闲适安愉。“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仇兆鳌解读老杜这首《江村》时说:“江村幽事,起中四句。梁燕属村,水鸥属江,棋局属村,钓钩属江,所谓事事幽也。”对。就是这个“幽”字,不但是老杜当年结庐而居的心境,更是冬妮娅此谜的谜眼谜魂,也是我寻访草堂时最深的感受。漫步在茅舍外、池塘边,口中轻轻吟着诗句,想象着老杜在这里新植花树,在那里对月品茗,身边竹叶婆娑,风里浸着的,都是时光的味道。

  8
  阡陌间,有清清流水,有百千落花(《岳阳楼记》句)郁郁青青
  作者:侯亚珠(东方之珠)
  注释
  谜底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谜面“阡陌”间的“百千”落了,剩下两个“阝”,加上两个“有”为“郁郁”。“清清”流掉“氵(水)”,还剩“青青”。合起来为“郁郁青青”。
  评析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读谜面,仿佛来到桃花源。良田、美池、桑竹、桃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令写《桃花源记》,讲究虚景实写,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景及人,由事及理,既有人物故事,又有所见所闻,诸般景物历历在目。刘大櫆说过:“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此谜不但意境上有桃源之美,技法上也袭陶令之笔,虚虚实实,令人迷离恍惚,悠然神往。谜面中两个“有”字,看似衍文虚字,实则深藏巧匿、虚字实用,不仅助面生神,更是底中梁柱。而“阡陌”却反其道而行之,藏钩于掌、避实就虚,一旦“百千”落花,竟只余两耳。虽“花”字参与抱合略显多余,但毕竟一番组合取舍,竟成“郁郁青青”,春和景明之盛,岸芷汀兰之美,尽在其中。面素如简,底静如水,一琢一装,竟成完璧。
  《二十四谜品》之正文会陆续在本公众号(微信号:stone7676)刊出,有兴趣者可点标题下方蓝字“顽石斋”订阅,或关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进行关注。

  【编者按】经过王磊先生授权,中华灯谜文化网将陆续推出王先生历经十年,用心品读的佳谜感悟——《二十四谜品》,敬请谜友们关注! 

 


“顽石斋”微信公众号

 

原文地址
【二十四谜品】逍遥第八

 

网友评论

更多

友情链接

闽ICP备13010859号
Copyright © dengmi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灯谜文化网 版权所有
Email:9636942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