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
那年猜谜千里行(于升起)
发表日期:2017-5-16 9:47:53 阅读人数:252添加收藏

  凌晨三点多,他就准备出发了。妻子劝他:“昨天雨那么大,又不能通车了,这20来里土路,你得走多长时间啊,要不咱别去了。”他轻松一笑:“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别说奖品那么厚,没奖,咱也不应放弃机会,错过等于过错啊。”妻子知道拗不过他,就叮嘱他路不好走,要小心些。他在院子篱笆上抽出一根树杈,拄着防滑,坚毅地踏上了那条整整18里的乡间土路。
  18里,徒步跋涉,在他眼里,平常极了。读高中时,他的家离学校接近20里,父亲让他在校住宿,可每到周日,他总要回家看看,看看父亲,看看弟弟妹妹,赶上下雨的时候何止一次两次?他总是光着两脚,和同学一起上学,未曾旷过一次课。上班后,他在母校任教,骑自行车往返,适逢下雨何止一天两天?他总是起早上班,从未因下雨而少上过一节课。陪学生中考,暑期到县城培训学习,遭遇雨天的又何止一年两年?面对这接近20里的乡间土路,他从未打怵过,从未犹豫过.....
  今天,1989年6月9日,他因为自己的爱好,要跋涉这段从小城子乡到高家店镇的土路,赶乘那七点左右,一天只有一趟的公共汽车到德惠县,再换乘火车到绥化市参美化工厂报到,以参加次日的谜赛,一场经过遴选,由20人复赛,再淘汰10人,最后由10人参加的决赛。
  雨虽停了,可路面坑坑洼洼,大坑小坑都积满了雨水。高一点的地方经过冲刷,不见了平日的浮土,洁净多了,试着踩上去,却陷得很深。他知道,每当此时,走路边的树地会好些。可由于雨水过大,树地里的小径已被淹没,无法再走了。他只能在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沾满了污泥的鞋子,成了他沉重的负担,他干脆脱掉,用那根树杈刮了刮泥巴,然后一手拎着鞋子,一手拄着树杈,继续前行,他顿感轻松了许多,步子也快了许多。没走多远,他就冒汗了。道路两侧,大片大片的玉米,茁壮挺拔;大片大片的葵花,杆粗叶肥。轻风拂过,飒飒作响,他感觉清爽多了。道路两旁,高大的杨树叶片上抖落的水滴,洒在他的脸上和身上,他觉得舒服极了。几处瓜窝棚支在地头,不知是因为雨大,窝棚里没有住人,还是看瓜人仍在酣睡。几家流动的养蜂户,将蜂箱和棚子安置在路旁地势较高的地方。勤劳的蜜蜂在蜂箱边上蠕蠕爬动,却不见蜂主人的身影。一路,近20里,从天刚蒙蒙亮,到阳光普照大地,他没有遇见一个人,的确,这样泥泞的道路,若非急事,谁还出门?他一边走着,一边欣赏着乡间美景,不到六点,就来到了高家店汽车站。他找到一个水坑,洗好了脚,穿好了鞋,将那根拄了一路的树杈插在一户人家的柴垛里,双脚踏上高家店通往德惠的柏油路,轻轻松松地等待那一小时以后将要开过来的汽车。
  等着等着,他感觉饿了渴了,就跨进一家小店,买了两个面包,一瓶汽水出来,选了块高地,吹着凉风,一边充饥,一边等车。赶车的旅客陆陆续续地来了几个。
  七点刚过,汽车来了。这是从农安县城始发,到德惠县城终点的公共汽车。落座后,汽车开动。柏油路面有些破损,汽车颠簸着前行。他想,不知那段土路何时也能铺上柏油,再出门儿可就方便了。正想着,突然,只觉汽车剧烈一抖,栽进了路面破损严重的深坑。乘客全都下来了。任凭司机怎样加油,但闻马达轰鸣,只是车轮空转。如是几次,越陷越深,两个前轮几乎被污水淹没了!车长无奈地发话了:“大家自己想办法吧!不动用吊车,怕是出不来了!”
  “载不动,许多愁”啊!有的骂骂咧咧,说轻易不能出门;有的说返回高家店,再想别的招。他明白自己是最不能耽搁的,就赶忙返回小镇,好在车刚开出二里多路。又在镇上苦苦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坐上了一辆农安开来的返程汽车。到农安,快中午十一点了。在客运站一打听,开往德惠的汽车一趟都没有了!没的犹豫!长春!到长春车就多了!先南下,再北上!他买了票,上了车,折腾到长春已接近下午两点了。
  急忙赶赴火车站。等待,漫长的等待。下午四点多钟,他乘上了北上的火车。经过八个多小时的行程,到达绥化,零点已经过了。车站附近有家旅店招揽旅客,单人单间,四元一宿,狭小得仅能容身,还好,坚持几个小时,天就亮了。店主告诉他,这里离参美化工厂不远。他将衣服一脱,门一插,灯一闭,头朝里就躺下了。不敢睡实,因为他还没有报到哩。
  6月10日五点刚过,他就起来了,略作洗漱,来到站前。一辆出租,要价五元,左转右转,六七分钟,就到了化工厂门前。
  敲门。门卫探询。出示证件。正此时,黑龙江省灯谜学会秘书长、省电台“周末猜谜”主持人姜文清先生过来,隔着大门朗声说道:“升起来了,就差你一个了!”他简略地向姜先生讲述了自己迟到的原因.....
  笔答。抢答。领奖。接受采访。谜赛结束。
  夜里十一点多,他搬着所得奖品,登上了返程列车。车厢里很静,旅客们恹恹欲睡。已经两夜没怎么合眼的他,显然很疲惫,眯着双眼,醒醒睡睡,睡睡醒醒。11日清晨五点多钟,他在德惠车站下车,又换乘了两次公共汽车,返回小城子的时候已是下午一点多了。那年,他所居住的乡村,还没有一辆出租车,妻子就从邻居家借个手推车,前来接站。
  随着电台节目的播出,他猜谜得奖的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乡里,喧嚣多日。伯父家的大哥大嫂最了解最疼爱他这个十六岁就没了母亲的兄弟,知道他家看的是十四寸的“熊猫”,日子过得紧巴,恰好自家又欲买台电视,就留下了这台奖来的“金星”,他留下了兄嫂800元钱。
  那年,乡里商店,“金星”牌十七寸电视机售价为:847.00元。
  那年,他的基本工资是,每月64.00元。

网友评论

更多

友情链接

闽ICP备13010859号
Copyright © dengmi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灯谜文化网 版权所有
Email:9636942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