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
增损离合法成谜创作杂谈(潘洁妹)
发表日期:2017-4-25 8:53:40 阅读人数:529添加收藏

  关键词:增损翻新、谜面美化、词组消减、多字同位、一底一拆、徐妃半妆、炼意、炼辞以增损离合法成谜,古者有之。如在《评注灯虎辨类》中,谢会心居士谓:“增损离合之谜,盖推乎天然之理,假人力而造具法门。其运法:或由题面挑剔以叫明谜底,或从底句出纳以照应谜面。随机宜神变化。量度经营,有如裁绫集锦之妙,可知先民矩矱。实具良工苦心。”然书中列举增损离合谜作,其变化之机巧,运法之老练,扣合之精当,远不如今,而就含蓄隐晦方面而论,则颇具特色。
  今之离合体谜,多从字词之拆合重组,变化翻新入手,为初入谜坛者所青睐,而为谜界长者所厌弃,何则?盖因谜界长者以含蓄手法成谜日久,见此新手法有悖于旧手法,遂谓为“露骨”,以为如此所为,则灯谜之色味俱失,由此而叹人心之不古,慨文虎之衰落。
  试思谜属发散思维一类,若囿于旧法,则无法突破;拘泥于一体,则不利于创新。“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乃写作理论中之至理名言。基于此,不揣学识浅薄,试将离合手法成谜之点滴经验总结,求教于师友,以期抛砖引玉。

  一、增损翻新
  制谜者,当常有翻新,方能见功夫。欲常有翻新,当多储材。然则当以何法储材?吾意以为平日读诗词时,其中词组,甚为广博。看典故时,人物众多,地名物名广泛,或可为他日入谜之用,不妨作一摘录。将词组偏旁部首,前后左右细细研究,进行分门别类,以备查阅。只有“劳于读书”,才能“逸于作文”。清代诗坛名家袁枚《遣兴》诗:“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只要对字词的细心观察,产生灵感,以之入谜,必有可观者。
  1、词组消减法
  所谓“词组消减法”,即从一“词组”中观察出其蕴含的“偏旁部首”,而由此“偏旁部首”可构成其它的字素,消减之后,再引入其它的“偏旁部首”,遂成“谜底”。
  偶从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失计长江边”取“失计”一词,拆出一个“生”字,余下部首为“讠、人”,便先积下灯谜字素“失计丧生(认)”,后见新影目中有“证人”一底,故创作出“东征失计遂丧生”。
  由“冬天”一词中,拆出“友”字,余下部件可构成“头”,先制作字谜“冬天别友心苦楚(字)卖”,后为税务词“人头税”,谋面为“冬天辞友秋别兄”“榆关”即“山海关”,从“榆关”一词中,可拆出“前天”,但须消减去“人、木”,直接消去较难组句,可引入“一”,再去除“人、未”,拟句为“榆关一别人未归(时间用语)前天”,或拟为“一到榆关又叙别(时间用语)前天”,以“一榆关又”四字,消去“叙”字成底。
  白居易《时世妆》有“妆成尽似含悲啼”,自“含悲”一词中,看出一个“念”字,余下为“口、非”,易联想到国名“中非”,拟句为“含悲却念旧日别(国名)中非”。依样画葫芦,由李白《望夫石》“含愁带曙辉”中取“含愁”一词,也可去除一“念”,可得“含愁却念旧日别(节日)中秋”。
  偶读李白《大堤曲》诗有“天长音信断”,从“音信”中可拆出一个“倍”字,则余“一、言”,为书名“天一言”谋面为“吴下音信倍少来”。
  诗词中“百卉”一词,不在少数,如陆游“阅尽千葩百卉春”、“百卉千花了不存”。从其中看出一个“开”字,余下为“白、十”,联想到茶名“白叶”,仅差一“口”,故拟一谜为“堂中百卉已尽开”。
  再从“伴夫”一词,挖出“侠”字,以“伴夫行侠”可得“两横一竖”,粗拟一字谜为“伴夫行侠到白头(字)牛”。
  “相知”中隐含一“和”字,以“相知失和”可得“天、目”,为佛教地名“天目山”谋面为“相知失和在岁首”为佛教名词“三尹”谋面时,曾想到以“君王”拆去“中”,考虑到造句困难,如拆去是“忠”,则可用“尽忠”一词,故后来谋面为“心系君王欲尽忠”。
  又如为佛教名词“三化”谋面时,由其字形,反想出词组“春花”,以其去除“艹、人、日”,惜乎“艹、人、日”构不成字,要减损又颇费周章,后想到添加一“旦”,则成“暮”字,则谜成矣,拟为“春花旦开暮还落”。
  词组消减法这类灯谜制作时,需多研究词组中的字形,费时较多,一经制作,很难“撞车”,除非是“字素”经反复使用,已成俗套。故要制作离合法灯谜,避开撞车,不可不学此法。
  2、多字同位法
  “多字同位法”,即考虑多字均取同一方位而成谜。
  吴楚鸿先生的“山风水景画雾中(三国人)刘备”,杏花雨先生的“初听流莺喧柳叶(字)藻”,吴乐荣先生的“沿窗听雪五更初(字)渲”,均是此法发挥极致之作。
  曾为中药“柏仁”谋皮,考虑把此底拆成六个部件:“木、丿、日、亻、一、一”,分取六个字前部,拟成“向晚雨侵画楼前”。
  为佛教名词“二和”谋面时,取杏花雨、吴乐荣两位先生谜作部件成“鸟喧枝头五更初”。又为佛教人物“恒清”谋面为“动情初听漏三更”,偷意、偷字,幸勿见怪。
  从“烟雨楼”一词的前部得到“火、一、木”,佛教名词“灭相”刚好有此部件,遂拟句为“烟雨楼前日正高”。
  “若耶溪”为西施浣纱之处,于诗词中每曾读到,取其前部得“艹、耳、氵”,食品“海茸”已占四分之三,易得“若耶溪前每相见”。
  “步月山中”,实是难得雅趣,既可称“王”,又可化为“一、土”,为佛教名词“大圣”谋取一面,可取“步月山中人又归”。
  多字同位法灯谜,为谋新出巧,取字需多,而取字越多,制作难度越大,雷同率也越低。制作此类灯谜可多翻阅字典,“为求一字稳,拈断数茎须”,可谓此法制作之写照。
  3、一底一拆法
  “一底一拆法”即从谜底的离合重组,变化翻新而成谜面,如按头制帽,谜面有其专一性。
  如为时间用语“大清早”谋面时,以其变化重组,而成为“潮、三、人”,联想到“春潮”一词,以拟句为“春潮更随落日去”。有一“更”字示其变化,而“落、去”以示衍消去“日”,马马虎虎。
  曾见农业新名词“一村一品”,变化重组后为“时、味、口”,遂拟面为“时令更换口味变”,取意为时令不同,口味也须更变。
  清诗目有“内人生日”者,离合翻新为“两、告、一”,拟成“一经告别两分离”。
  为历代状元“汪鸣相”制作灯谜时,拆而为“江、一、口、鸟、木、目”,重组出“鸿”字,忆起前时曾作“断鸿声中每心哀(教练)王海鸣”,仍按旧路,制成“断鸿回声里,落日画楼头”,取稼轩“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句意。
  古画家有“王渊”者,拆散重组得“三、米、川、氵”,或再以“一米”合为“来”,拟面为“二度离川来西湖”,面断读“二度/离川来/西湖”,以“川、来”两字均皆离散,想必与人思路不同。
  为外影目“回光”配面时,拆后重组出“西、小、口”,组句为“小别西安到京中”,以“小、西”拆出“光、囗”,较为少见。
  诗句有“此别不应书断绝”,为佛教名词“果位”拟面时,借用此意,将其拆成四部为“日、木、亻、立”,拟句为“此别休教音书断”。
  为佛教名词“坐夏”配面时,考虑到其中有“自从”一词,以此入手,剩余的部件,可组为“土、友”或“生、又”或一“麦”等,择其“生、又”易成谜,拟成“自从离别又生疏”。
  一底一拆法灯谜,因其对应谜面有唯一性,如果拆出字素相同,难免暗合,故在变化翻新时,尽量多组出不同字素,避熟就生,多出新意。
  4、徐妃半妆法
  “徐妃半妆法”取谜面中某些关键字的一半构成谜底。其最著名者,有冬妮娅博导的“半没蓬蒿感沧凉”以射股市术语“逢高减仓”。四字底本来成谜就难,如斯之作,直可令后来者敛手!
  曾为歌手“艾雨”配面为“半空雪花半空风”,以“雪、花、风”各取一半而成。
  为名胜景点“白水寨”谋面,得“寒冰半消松柏间”。以“寒、冰”一半消失,再把“柏”字松开得底。
  为口语“何苦呢”配面,“何苦”可重组为“荷荷叶”,但一“口”一“尼”,不太好办。偶然想到“含泥”一词,遂得面为“荷叶错落半含泥”。
  为《陈情表》句“沐浴清化”制谜时,感觉字数太多,拆字重组困难,拟用徐妃半妆法,数翻字典,拟得“半落林花湿,谷前溪涧静”,以“林、花、湿”各取所需一半“木、化、氵”,前“溪涧静”取“氵、氵、青”,再合“谷”而成谜。
  徐妃半妆法灯谜,制作颇难,需多研究字形结构,方能思路开阔,择优而用,妙绪泉涌。至于猜射也有一定难度。因其“半妆”的不确定性,故需字部罗列出来,再取所需。至于撞车暗合,也应不易。

  二、谜面美化
  灯谜由于谜面短小,对于谜面的锤炼美化,显得更加重要。特别是增损离合灯谜,多数谜面是自撰而来,如何做到言之有物,不落俗套,这就要求作者“权衡损益,斟酌浓淡。芟繁剪秽,弛于负担”(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同样的底材,同样的“母字”与“子字”,如果处理不当,只徒令人眼花缭乱,终不知所云。增损离合之谜面美化可从炼意、炼辞两个角度考虑。
  1、炼意
  唐代杜牧《答庄充书》称:“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可知立意之重要。一则灯谜的谜面,往往是寥寥数字,若是言之无物,制者徒费心力,猜者索然寡味。要使谜面具有一定意思,韵味隽永,洗人耳目,通常可分为:1、以事入谜;2、以景入谜;3、借名入谜。
  1.1以事入谜
  以事入谜,能化典入谜当然最好,不能化典,也当言之有物。若只是文字摆弄机巧,终归似“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李白《赠段七娘》有“千杯绿酒何辞醉”,陆游《西郊寻梅》烂醉不辞杯潋滟,化其意而拟成“沉醉从来不辞杯(干支纪年)辛酉”。面顿读作“沉醉从/来不辞杯”。“沉”作没、埋没解,“醉”中有“从”字,以“沉”作衍消字,而成“酉、亠、十”。“来不”两字辞去一“杯”,而成“丷、一”,与前面的“亠、十”合出一个“辛”字。面有所指,增损分明,尚可称道。
  化用《三国演义》第五回“三英战吕布”情节,拟出“今日关下破吕布(党史人)吴晗”在虎牢关下,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与吕布大战,吕布不敌,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刘、关、张三人直赶吕布到关下。以此布面,当感言之成理。“关”下取“天”,根据需要而为。破“吕”布,谬作将“吕”字破开后,进行布置,不多余字,当为可行。若以“今日二人会吕布”、“今日吕布抵关下”、“今日吕布将归天”、“今日别夫回京中”,总觉不如上则意有所本。
  1.2以景入谜
  世间万物皆,可摄入笔端,怀情体物,便觉物亦含情。《庄子·渔父》有“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一则好的灯谜,也要溶真情,抒实感,言出肺言出肺腑,方能感人。《旧唐书》魏征谏阻唐太宗封禅疏有:“苍茫千里,人烟断绝”,曹植《送应氏》也有:“千里无人烟”句。撰出“荒田千里绝人烟(天体)火星”。谜面顿读作“荒田千里/绝人烟”。“荒”本指无人耕种,长满野草,今别作荒废解。从“千里”两字中,废弃去“田”(指‘千’中的‘十’与‘里’中的‘口’),则见“生”意。“烟”中的“人”绝去,余下“火、日”。“日”与前面的“生”构成“星”。“绝人烟”虽则简易,而“荒田千里”犹有新意,想必人同我心。
  陆游《送范西叔赴召》有:“数声过雁催行色”,依其意再增加“落日”,谅也可行。拟出“落日催归一行雁(字)山”。以“催归一”三字为“母字”,先落去“日”(“归”中有一个拆开的“日”),再行掉“雁”(“催”中的“亻、隹”,“归”中的“丿”,再加上“一”成“雁”字),自然留下“山”字。“催归”两字,创意求新,尚有可取。
  1.3借名入谜
  世间名物,不知其几。假借入谜,既能丰富谜面,言此实彼,又能达到“使昏迷也”的目的。扩延谜面内涵,实不可少此法。
  如谜底需要用到两个“口”,谜面则可用“吕安(魏晋名士)”、“吕布(三国猛将)”、“吕方(水浒传梁山好汉)”、“吕尚(商代姜尚也称吕尚)”、“吕蒙(三国人)”、“吕蒙正(宋朝宰相)”、“吕后(汉朝吕雉)”等,再加辅助字词表示。细审这些姓名,均有些字可作虚词使用。除借用姓名,尚可借用花名、鸟名、树名、物名等等。
  曾巩为北宋散文家,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曾几为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两人自是不同。拟出“曾巩自与曾几别(县名)白玉”。成谜时原是从“曾巩”中看到隐藏着的“曾几”,觉得可做文章,两人相去,不过“工丶”,再联想到四川有县名“白玉”,遂配成此面。以灯谜消减,当作整体考虑,故“自”字虽夹在中间,不作自动移位论。面虽是一句大白话,然隐两名,成谜尚可一猜。
  西汉名将李广,人称“飞将军”,应是无人不晓。为老字号“王麻子”谋面,先移位得“李广土一木”,遂借用李广大名布疑阵,拟成“边城未乱调李广”。以边“城”取土;“未”乱,即将“未”拆作“一、木。”,“一”与前“土”合成王。“木”与调动后的“李广”(床子),装成“麻子”。不见冗字,易于理解。

  二、炼辞
  宋代邵雍《论诗吟》有“炼辞得奇句,炼意得余味”,用之于谜亦然。字有实有虚,实字多则语句凝炼,笔力遒健,然其病在于板滞,易使人费解;虚字多则气脉流畅,风神飘逸,让人一目了然,而其病则易流于轻浮浅薄。如何虚实结合,即是我们所说炼辞的要务了。清代戏剧家李渔说:“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字。”如何使谜面表达清楚,增损分明,不悖逻辑,通常可考虑:1、字序调整;2、虚字融入;3、长面衍消。
  2.1字序调整
  增损离合灯谜,通常将“母字”放前,“子字”放后,中间为衍消词。有时考虑到面句意思,子母字需倒置,衍消词需放前或放后,或是将“母字”放在中间,减去前面“子字”,再消去后面的另一“子字”,只要衍消词用得恰如其分,这都认为不悖增损离合习惯。
  对于增损离合法得出的谜底,考虑谜面拟句需要,成谜之时与谜面拆出的字序可能不对应,通常不用谜格表示,也认为不悖增损离合习惯。
  古今惜别之际,每生万语千言,如宋·黄庭坚《酌别世弼》有“樽前惜别语万千”句。拟出“当日话别千语生(酒名)五星”。今以“千语生”三字为母字,衍消去“话”字,得“五生”,加上前面的“日”得底。“话别千语”即是先“子字”再“衍消词”,最后“母字”。而“日”、“生”两字不参与增损,直接化合。
  为影目“八月一日”制谜,想到《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吟》有:“杜鹃无语正黄昏”句,化其意而用之,得“杜鹃鸣止黄昏后”。谜面顿读,作“杜鹃鸣/止黄昏后”。杜绝去“鹃”字中的“鸣”,则可见“月”,此也寻常。“止黄昏”三字的后部为“一八日”,因离合底字次序不讲究,故能成其影目。曾有谜友帮我修改谜目为时间用语,谓方便猜射,则“一月八日”也可,殊不可取。好友亦凡,以为“止”字不太好,建议修改为“血”,始觉甚当,转思有“啼血”而无“鸣血”一词,若改“啼血”,则又不是纯净之拆,故权存之,以候高贤指点。
  2.2虚字融入
  对于“母字”、“子字”、“衍消词”之间,若不能构成词组,则需要其它字素连结,以使谜面脉络贯通,这就需要“虚字”融入了。而于灯谜,为达到“回互其辞,使昏迷也”的目的,也可以是虚字实用,实字虚用。
  为唐诗人“李群玉”制谜,拆而重组得“子梓君王”四字。须得虚字配合方能组句,拟作“携子离梓面君王”,可知“携、面”为虚字。因成谜时只需将“梓”字拆碎,故离“梓”也算恰当,其他字素直接摆上,候待组合。
  从“驿边”两字中想到“逢”有些关系,因想拆出物理词“马力”,联想到离合等式“驿+边+香=逢+杏+马+力”,拟出“若逢杏开驿边香”。“开”作衍消词,“若”为虚字。“逢”字在增损离合灯谜中,通常也作衍消词或虚字,今却虚字实用。聊以存之。
  2.3长面衍消。
  河南吴凌涛先生提出“捉放曹”即是此法。有时成谜时,即便加了“虚字”,仍不能很好布面,不得不增加“实字”。而增加“实字”后,又将其直接消去,这样丰富了谜面的内涵。
  聊斋篇目“杨千总”,拆成“(愁—人)+(肠—月)+古”,拟成“离愁又添人又别,古调转处肠先断”,以“愁又”消减去“人又”,拆成“木、丿、丷、心”。长面衍消,本非所长,自感粗陋,搁笔于此。
  久耽离合,癖如嗜痂,囿于才识浅薄,学力不逮,强作解人,不当必多,唯请方家指正!

 

原文地址

网友评论

更多

友情链接

闽ICP备13010859号
Copyright © dengmi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灯谜文化网 版权所有
Email:9636942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