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
灯谜虽小道,也可传千古——忆谜师陈少梅
发表日期:2020-8-29 9:19:25 阅读人数:261添加收藏

  在潮汕灯谜界,认识陈少梅的人已经很少了。新一代的谜人,绝大多数连陈少梅的名字都没听过。其实,上世界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陈少梅是一个名闻遐迩的谜师,驰骋谜界四十年。
  陈少梅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凭借着对灯谜的一往情深,凭借敢为人先的勇气,潜心于谜艺,融南北制谜之法,不畏人言,敢于突破潮汕灯谜的一些传统,所以他的一些谜路较为奇特,耐人寻味。遗憾的是,由于他嗜谜而不为名利,佳作盈囊而不喜张扬,所以他的谜作传世甚少,难怪他还取了一个“藏香”的谜号。
  陈少梅(1897年~1974年),谜号少梅、藏香,出生地为广东省澄海县澄城西门城角楼。他长期居住汕头市,是个制作饼食糕点的师傅。1932年四五月间,与后辈青年谜人邱振宗(1913年~1979年,谜号梦蝶,解放后改谜号为振宗)、胡寄云(1909年~1980年,谜号怀蝶,解放后改谜号为老胡、山雨)、林仲郎、沈文杰、林卞和、舒萼楼、陈步岗等人成立“怡乐文虎社”。是年秋,陈少梅介绍在汕工作的普宁籍谜人庄容川(1899年~1989年,谜号一笑)加入怡乐文虎社。其时,于1930年以朱侠机(?~1957年,谜号华廋)为首的“起凤谜社”因“道不同不相为谋”(胡寄云语)而作星散,自此怡乐文虎社在汕头市名声雀起,成为汕头市实力最强首屈一指的谜社。中山公园游艺大会、大同游戏场的谜会都由怡乐文虎社主持,《汕报》也辟专栏刊登该谜社会员的谜作及谜评。陈少梅是谜社的中坚,其谜文雅且谜风较为独特,融汇南北制谜之技法,适合汕头埠这个来自各地人群之胃口。故有时一些大型游艺会和谜会,主办方指名请陈少梅主台。如汕头市孔教会,每年孔子诞辰,都会在升平路孔教会举行谜会。孔教会会长杨雪立,每次谜会都是请潮州府城的谢会心和汕头的陈少梅来主台的。汕头市商会在举行游艺会时,也多次请陈少梅主台。就是解放后,陈少梅虽参加了工人文化宫业余灯谜组,但汕头市工商联合会有联欢活动时,也请陈少梅主持谜会。陈少梅还汕头市工商联灯谜组的负责人。
  我曾听教我谜艺的胡寄云老师说过,1932年初,他们一班二十多岁的小青年成立“怡乐小谜社”时,而陈少梅当时已是个有名谜师了。但陈少梅肯放下架子,扶掖后进,表示参加他们小青年组织的谜社,使他们惊喜不已,马上与陈少梅啇议后把“怡乐小谜社”改名为“怡乐文虎社” 。陈少梅为人很好,很少见他发脾气,总是含笑待人。你说他过火一点,他也是笑而摇摇头,不与你争执。陈少梅曾到上海、杭州等地游历,以谜会友,与当地谜人交流制谜之法,互猜为乐。在杭州与当地谜友游寺院时,谜友看他长相似个胖和尚,便借了件袈裟让他在佛像边拍照留念。陈少梅穿着袈裟,笑咪咪的,极像那尊弥勒佛,自此谜界称他为“谜佛”。这张照片他相当珍惜,我也曾在他的家中看过,挂在楼下墙上,是一张放大了的黑白照。传说陈少梅当年买了“汕头筹建中山公园有奖券”,中了大奖。所以他把奖金一小部分拿出来,买了较厚的奖品,在永平路一间大酒店主办了一场大谜会。然后带了一些灯谜作品,北上杭州、上海与谜友互猜、探讨。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同游戏场
  1939年6月日军侵占汕头市,陈少梅不愿受日伪统治,带着家小流亡于澄海樟林乡。在樟林,得当地谜友的帮助,谋得了一份饼食店的工作,使其能过生活。当时澄海莲阳河以北地区仍未沦陷,东里、盐灶、鸿沟等地一些传统节日仍有灯谜活动。陈少梅每次谜会都去猜射,屡猜屡中,奖品用水布一包,,满载而归。传说东里镇的谜人故意开个玩笑,将一谜标为“谜王谜”,猜中奖风炉一个。陈少梅明知故犯,笑着把谜猜中,背着个沉甸甸的风炉,走了七八里路,从东里走回樟林。
  抗战胜利后,陈少梅重回汕头,依旧当他的饼食师傅,依旧和怡乐文虎社的谜友在大同游戏场、中山公园悬谜开猜。 解放后,1952年汕头市工人文化宫成立业余灯谜组,他于1954年参加了灯谜组。1956年后,他进汕头市饼干厂工作。对于谜,他从来没有放弃过,直到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灯谜活动被全部停止,他才不得不离开谜台。但他在家里,依旧制作谜语,自娱自乐。1972年五一节,汕头市工人文化宫恢复了灯谜活动,但陈少梅年事已高,身体又较肥胖,行动不方便,就没有参加文化宫的灯谜活动了。
  我觉得,陈少梅的谜作,注重别解,有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按我们谜界的说法,就是“有谜味”。我还认为他的谜不但“有谜味”,而且耐人寻味,且回味无穷。在那个年代,他是潮汕谜界的改革者和创新者,率先打破了当时潮汕谜界“一谜不两法门”、“面底反扣”和“谜面谜底企拆太于零散杂乱”等传统制谜之法。
  陈少梅的谜,我觉得较容易猜的是白描会意、章旨提义和指事用典等方面的谜作。如:“未到晓钟犹是春”,猜电影名《明朗的夏天》。说这谜容易猜,但如果不懂贾岛这首《三月晦日送春》诗,不识“明、朗”作别解,那也没法猜的。如:“怪侬底事倍伤神”,猜五言唐“林卧愁春尽”。如果没看过《红楼梦》且熟记林黛玉的《葬花词》,也无法猜中此谜。如: “杜鹃无语正黄昏”,猜毛泽东词“残阳如血”,如果不知“杜鹃不啼”无语之时,是已在“啼血”的典故,且必须知道陈少梅的谜路,有时偶尔也学海派一点儿“倒扣”,敢把“黄昏”扣“斜阳”,你也无法猜中此谜。同样,他的“小犬隔花空吠影”,猜西廂句“犹是疑猜”,也是“看似容易实艰难”之谜。谜面是元末明初诗人高启《宫女图》中的诗句,欲猜此谜须读过此诗。且要从灯谜的角度,结合下句的“夜深宫禁有谁来?”进行会意猜射。“犹”是小犬,小犬看到花影摇动,产生猜疑,以为有人来了,所以吠了。
  陈少梅较为难猜的谜,是那些多法门和谜路奇特的谜。如谜面:“摄影艺术”,猜毛泽东词“湘江北去”;谜面“海木”,猜泊号“花和尚”。这些谜就是给你说出了谜底,很多人开始都会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解释。这“湘江北去”是谜底自消法,现今的谜人可能没见过或少见过。依法是谜底“湘江”两字阳企,“北”为水,把“湘江”两字的水去掉,就剩下“相工”,用“相工”理解为“照相的工艺”来扣合谜面。谜面“海木”猜泊号“花和尚”,此谜的思考方式也很奇特。“海木”是一中药名,如果你要把“海木”这个中药名变成花名“海棠”,那就得在“木”字上加(和)个“尚”字,那就是谜底“花和尚”了。我当年猜过他一条多法门的谜,至今难忘。此谜的谜面是:“法海每不与白氏嫁许仙”,猜电影名“小二黑结婚”。我曾把这谜连同谜底说给一些年青的谜友听,让他们解释,几乎无人能一时解释出来。此谜要先从谜面“法海”两个字着手,把“法”字看成“去水”,水扣黑,“法海”两个字去掉两个水部就先扣出“小二黑”,再存下一个“每”字。接下来,把谜面存下的“每不与白氏嫁许仙”再来解拆。“每不与”作自我抵消,把“每”消除掉。这样,谜面只存下“白氏嫁许仙”五个字,蛇精白素贞嫁给许仙就是“结婚”。这样,原先的“小二黑”再加上后来的“结婚”,便组成了完整的谜底,即电影名《小二黑结婚》。
  我记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陈少梅还会在谜笺左上角写上一些“文字说明”,其实这些文字说明也是谜的一部分,暗藏着玄机。如:“东北来只日本船”,猜一字,谜笺左上角写着“此谜有缺点”。这谜被人以“染”字猜中。“东”扣“木”,“北”扣“水”,“日本船”扣“丸”,以这三部分字素组成一个字。但字典查无此字,所以“此谜有缺点”,就把丸字的一点减去,组成一个“染”字。还有一谜,谜面“九五之乘”,猜谜目一,谜笺左上角写着“此谜欠佳”,谜底为“三十六计”。此谜拆解为:“九五之乘”意为皇上的车乘,但这里借面理解为数学的九与五相乘。九五相乘为四十五,“佳”是诗韵九,“此谜欠佳”便是四十五欠(少了)九,计算一下便存三十六了,所以猜为“三十六计”。
  陈少梅制谜就是这样门路多变,精雕细刻,抽丝剥茧,暗藏玄机。如果没有博览古诗文,没有较丰富的各科知识,没有谜场多年的征战经验,没有熟悉他的谜路,要猜中他那些有难度的谜,确非易事。
  1970年初,当时我上山下乡,每次回汕探亲,都会去顺昌街陈少梅的家里,听他说谜,猜他新制的得意之作。1973年我春节前回汕头探亲时,到他家里,他很得意地告诉我,他写了一首五言古诗,是论谜、说谜和叙述他的一些谜事的。他记忆力特别好,当时他已是近80高龄的人,仍慢慢地背诵全诗给我听,还对其中一些句子进行解释。这首五言诗很长,我感觉应有四五十句。我只记住他反复念了数遍的“灯谜虽小道,亦可传千古”这两句。他给我解释这两句诗,大意是说有人认为灯谜是“雕虫小技”,但他认为灯谜虽然比不上其他文学创作,但也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创作,其精品必然会受世人所赏识,会千古流传。可以看出,他热爱灯谜,崇尚谜艺,对灯谜的明天充满着信心。但他对灯谜也充满着敬畏,不敢亵渎灯谜,不敢粗制滥造,对每则谜作都用心地严谨地去研制。想不到1974年夏天,他就驾鹤西归了。我是当年夏天从农村回城,安排到学校教书的。是年秋天参加了工人文化宫灯谜组,但灯谜组里已见不到我敬重的陈少梅老师了。
  历史在前进,灯谜创作也在传统灯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特别是有了网络的广泛传播和灯谜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更是使灯谜创作和传承得到空前的繁荣。我们应该感谢谜界前辈给我们打下的基础,感谢他们留下的无数灯谜精品和创作经验。虽然半个世界前的一些制谜的法门和规则,一些扣合的运用可能与今天有所不同,但从谜界先贤对灯谜的热爱,对灯谜的执着,对灯谜的精心研制,为灯谜不断付出而终生无悔的精神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借鉴和启发,学习到一些技艺和精神,受到一些鞭策和激励吧!

 

原文地址

网友评论

更多

友情链接

闽ICP备13010859号
Copyright © dengmi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灯谜文化网 版权所有
Email:9636942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