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
龚海波:“谜痴”的灯谜情结
发表日期:2020-7-1 12:38:21 阅读人数:307添加收藏

  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6月23日刊登了由吴江融媒体记者朱周娟撰写的平望谜人龚海波的灯谜事迹简介,题为:龚海波:”谜痴“的灯谜情结,现将全文予以转发,期待能有更多的人来热爱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吴江区的平望灯谜,2015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平望人龚海波以他对平望灯谜乃至中华灯谜的痴迷和贡献,被确定为省级非遗第三代“平望灯谜”传承人。
  龚海波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小时候他长期寄住在上海,读高二时回到吴江平望。15岁那年,他迷上了灯谜,当时每周都有一群灯谜迷在上海文化宫和浦东文化馆里交流猜灯谜和灯谜制作技巧。“我当时听他们交流,无意中就被灯谜的博大精深吸引住了。”从此,龚海波一有空就往那两个地方跑。在猜灯谜活动中,他屡屡猜出谜底,并获得一些小礼品。“小礼品虽然不值钱,但我很有成就感。”
  回到平望后,因为共同的爱好,在一次谜展上龚海波认识了全国知名“谜家”陈志强,并拜其为师。在老师指点下,龚海波开始系统学习灯谜理论知识,进步非常快。学习中,他也尝试着创作,并制作出了第一条灯谜作品:差一点猜中。这一灯谜的谜底为“虫”,意思是“虫”字差“一”和“点”便是“中”字。
  说龚海波是谜痴,一点也不夸张,他从爱上灯谜至今,已经创作1万多条灯谜,其中有5000多条发表在《人民日报》《扬子晚报》等报刊。他至今还记得有一条花了他数年心血才创作出的灯谜。“苏州一直想为西山创作一条灯谜,这条谜我放在心里两三年,一直创作不出。有一天我休息在家,灵感突然来了。想到把西山两个字倒一下不就是山西吗,山西的简称不是晋吗?”龚海波说,于是他就给出了“晋迁前后”这个谜面,看似是说人升官,但其实是把“山”和“西”前后迁移,谜底便是“西山”了。
  龚海波介绍,灯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也称灯谜三要素。灯谜利用汉语字词多意的特点,不把谜面作原意解释,从而得出别样的意思,所谓“谜贵别解”,别解方显谜味。在灯谜中凡是谜面上有的字,在谜底中不能再出现,否则称为“露春”,灯谜一般是不允许“露春”的。“猜灯谜可活跃思维,更可拓展知识面。”龚海波说,以谜会友,其乐无穷。
  对平望灯谜,龚海波更是兴趣浓厚。他说,平望自古就把灯谜活动当作逢年过节的助兴项目。民国时,被誉为“谜话开山之作”的《邃汉斋谜话》中就收录了很多平望谜人的灯谜。20世纪90年代初,平望还形成了谜家群落。
  2008年平望灯谜被列入吴江非遗项目,同年他有幸被评为“平望灯谜”非遗传承人。“自从成为第三代‘平望灯谜’传承人,我就把业余的时间都放在了灯谜传承事业上。灯谜用最朴实的话说就是老百姓的文字游戏,谜底可以千变万化,所以出谜的人必须时常丰富自己的见闻。为此,这些年我几乎跑遍了平望的大街小巷,尽力选取最能代表平望的有意义的东西来创作灯谜。”龚海波说。
  龚海波表示,文化传承需要有人接棒,想要把灯谜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必须对灯谜知识进行普及,为此,除了参与举办平望灯谜节、参加各地灯谜比赛外,他还一直担任松陵第一中学、吴江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的课外灯谜辅导教师,从2017年9月起,他专职在平望实验小学教授灯谜,并成立了龚海波灯谜工作室。
  “因为时代变化的关系,这些孩子眼中的家乡和我们的已经不太一样了,那我尽量教授他们,在把传统保留好的基础上,用更开阔的视野去传承和发展灯谜。”龚海波感慨地说。目前,已有十多位学生拜在龚海波门下,分别来自平望实验小学、梅堰实验小学、平望第二中学。

 

原文地址

网友评论

更多

友情链接

闽ICP备13010859号
Copyright © dengmi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灯谜文化网 版权所有
Email:9636942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