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
泰州王能父:为乾隆皇帝“代笔”的灯谜状元
发表日期:2015-6-2 21:25:07 阅读人数:627添加收藏

(沈 杰)


  王能父,1915--1998,泰州人,1915年出生在泰州一户书香世家,是泰州学派思想家王栋的后裔。王能父自幼聪明好学,青少年时便已精通诗、书、经典。年轻时,王能父因生计离开泰州去苏州学徒,以后常年在苏州生活。他书法、灯谜、篆刻样样出彩,是无锡惠山乾隆御碑的“代笔”者,是全国的灯谜状元,是治印上千方的篆刻家,姑苏一带颇有名气的文化高人。在子女、弟子眼中,他名如其人,是一位能干的慈父。今年是王能父先生诞辰100周年,前不久,他的弟子、生前好友、亲属相聚无锡,追忆这位为文化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泰州人。


  泰州“老顽童”成灯谜状元
  王老自从少年时在一次集会上接触了灯谜后,就乐此不疲。同时他加强对谜书的研习,加深对汉字的研究,创作的灯谜很快在谜界崭露头角。上世纪50年代初,他就在《新民晚报》等报刊上发表许多优秀谜作。1957年,他组织成立了苏州市工人俱乐部灯谜组,被谜友推选为首任组长。由于他比其他谜友都要年长十多岁,谜友们都戏谑地称他“老顽童”。
  王能父先生制作的灯谜工巧自然,绚丽清新,雅俗共赏,尤其在创作字谜方面有独特的风格。1982年,《文化娱乐》杂志举办全国****灯谜评选和全国****谜手评选,在当选的30条****灯谜中,王老一人就有4条字谜当选;在评选出的5位****谜手中,王老名列榜首,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灯谜状元。
  人们常说,文艺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虽然灯谜可谓是最小的文艺作品,但也同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用当时并不多见的“双扣法”创作了“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猜“省”字的灯谜。“自”、“小”两字在一起是“省”,“目”的前面与“少”联系起来也是“省”,两句连在一起,连环相扣,谜趣盎然。同时,此谜表达了海峡两岸相隔多年的朋友的相互思念之情。这条谜当选为全国佳谜评选的第一名。
  王能父创作的许多灯谜都有故事情节,当年,他下放在东台工艺品厂,一天与他同厂的一位青年接到家信,得知大哥去世了,闷闷不乐,情绪低落。王老得知后,在安慰他的同时出了一条谜让他猜来开导他,“他去也,怎把心儿放”猜一字,谜底是工作的“作”。后来这位小伙子发现,在他心情不好时,很多本是他自己的工作,都是王老这位“老顽童”帮他完成的。
  一天,一位女青年因书法上的问题求教于王老,这位女青年30岁左右的年龄,气质高雅,如花似玉。王老触景生情,灵机一动,一条鲜活的灯谜信手拈来。“三十上下模样,确似花儿一般”猜一字,谜底是“卉”。此条谜谜面短短12个字,表面上是刻画了一位美女的形象,但用灯谜别解的方法,将上下结构的“十”与“艹”组成花卉的“卉”的谜底和盘托出。谜面后一句“恰似花儿一般”,指出了“卉”字的下半部是“廾”,与代表二十的“艹”只是相似。此谜令人拍案叫绝,难怪该谜荣获上海“春申谜会”的佳谜奖。


  乾隆御碑的“代笔”者
  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自诩为“十全老人”。他对自己的书法尤为得意,每到一处,都喜欢题字,在无锡惠山公园内,便有多处刻有乾隆书法的碑刻。可“文革”中,公园内的石碑、匾额、祠堂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乾隆皇帝留下的遗迹,包括最为有名的“御碑亭”内乾隆皇帝的御碑无一幸免。
  1979年,无锡园林开始大规模修复“文革”中遭毁的文物古迹,面对遭受巨大创伤的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文物古迹,要修复起来难度很大。园林修复小组一方面登报寻找乾隆来惠山的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全国寻找古迹恢复能手。园林修复小组成员的华中伟当年与王能父在东台工艺品厂同事,深知王能父在书法金石方面的造诣很深,为惠山修复碑帖非王能父莫属。经不住华中伟三番五次邀请,王能父于1979年8月来到惠山。当园林修复人员从映山湖内打捞起一块块石碑残片后,王能父开始了漫长的古碑刻的修复工作。他的身影出现在惠山的每一个角落,根据史料恢复了一些受到破坏相对较轻的文字遗迹。
  1980年,无锡惠山公园开始着手修复“御碑亭”内乾隆皇帝的御碑。因为王能父的字与乾隆写的字比较接近,所以请他来按乾隆手迹重书。经多方征集,仅得到石碑背面的诗文拓片,正面的石沉大海。当时没有复印机、电脑等现代化手段复原与修正,只能全靠手工。而能提供给王老的资料,只是工作人员从地底下挖出的数十块有字残碎石块,大多缺腿断臂。王老日夜拼凑,拓出残字,列出框架,按照“竹炉山房”乾隆诗碑中的手迹一笔一笔临摹修补,有时为了找到乾隆一两个字的原有出处,他对照古书中的字迹寻找对比。经过大半年,乾隆手书真迹终于拼凑齐。王能父根据典籍内容,通过模仿乾隆的笔迹,摹写完成了碑面内容。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文化总监金石声感叹道:“能在皇帝御碑上再加工,本事大的,恐怕也只有王能父了”。
  可在制作乾隆御碑时,王能父发现文字在放大石刻时,原本很有韵味的乾隆书法细微笔触丢失了,变得很刻板,不能完全展示乾隆书法当初的意境。年近7旬的王老现场当起了监工,包括每个字笔触的深浅,以及一道道枯笔的展现,亲手指导刻碑工匠。经过半年,这块3.4米高的乾隆御碑完工重新屹立在“御碑亭”,成为惠山标志性的乾隆景观。老无锡看到这块御碑顿还旧观,都称赞王能父为乾隆“代笔”的功力。
  就这样,从1979年8月到1988年9月,近十年间,王能父以惠山为家,他为无锡各大园林景点修复或题写的匾额、对联、石刻有一百多处,为无锡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今天人们能够看到无锡园林里这些珍贵的字迹,更多的是对这位长者的怀念。


  关心故乡忘年交谜友
  我与王能父相识于1984年,那年元宵节,我应邀去上海参加“春申谜会”,恰巧与王老住同一旅社,我慕名前往他房间拜访,得知我来自江苏泰州,他高兴地说:“我们是同乡呢!”并用毛笔在我笔记本上题词:“灯谜是文娱中的一朵小花,甲子元宵参加春申谜会巧逢故乡文化宫谜友,欣喜矣已。沈杰同志留念。能父题。”从那时起,因为共同爱好灯谜的缘故,他与我成了忘年交,常有书信往来。
  1986年,我去无锡出差,王能父正忙于惠山园林碑刻修复工作,仍抽出时间陪我游览,并执意请我在饭店吃饭。上世纪80年代后期,王老回到家乡,与小儿子一家共享天伦之乐。我经常登门拜访,向他学习谜艺,创作的灯谜请他指点,王老总是毫无保留加以传授。那时王老住在气象局宿舍儿子处,有空他喜欢喊上一辆三轮车,来到住在歌舞巷的谜友陈先生处,在他简陋的小屋里,与我们一同讨论灯谜。他对我们说,灯谜就是要互相交流,大家共同切磋,水平才能提高。在王老的帮助下,我的谜艺有所提高,后来我获得了“全国灯谜百强”称号,这里面倾注了王老大量的心血。
  1988年,我帮当时的《泰州市报》筹办“全国龙年金融灯谜大奖赛”,请王老出山,他不仅提供谜作,还从谜题的选题范围、难易程度等方面加以指导,并欣然挥毫拨墨,为本次活动题写了“全国龙年金融灯谜大奖赛”的书法。而这一切王老全是义务奉献,未取分文报酬。
  王能父虽然常年生活在苏州,但情系故乡。据他儿子王友生介绍,他为无锡惠山“御碑亭”内模仿乾隆笔迹摹写的御碑,制作了两份碑拓,回乡时,特意将一幅捐赠给了泰州图书馆。他说,我要为家乡留点东西。
  王能父与沙曼翁是结拜弟兄,师从书法大家萧蜕庵,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在书法界有一定的名气。但他生前非常低调,对自己非常节俭,对朋友却十分慷慨,只要朋友开口,他便拨墨相送。王能父一生治印上千方,早年的印章大多出售,所得钱款用于接济亲友。到了中晚年所制的印章有不少被他送给了朋友与弟子。他在泰州时,扬州的谜友李保华写信给我,想求一幅王老的墨宝,我找到王老告知后,他二话没说,写了两副“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对联,分别送给李保华与我。一次,我想请他吃顿饭,他总是推辞,说不要破费。据他苏州的弟子回忆,在王老80岁生日时,弟子们背着他在饭店订了一桌酒席为他祝寿,他得知后却把弟子大骂了一顿。王老就是这样一个低调的人,人格高尚的人。


  清贫老人扶掖后生
  1969年底,王能父从苏州下放到射阳县海河公社陡港一队,由于他书法、篆刻方面的才能,不久到东台工艺品厂,从事出口字画工作。在这里,他接触了不少从苏州、无锡插队到苏北的爱好书画的知识青年。因为王老前半生比较坎坷,更了解那个时期年轻人对前途的迷茫,他与青年交起了朋友。看到年轻人为工作烦恼的时候,便用自己的经历开导大家。同时,他鼓励年轻人多读书,写好字。他经常对晚辈说:“要想写好字,必须多读书。你所写出来的字,只不过是自己肚子里有多少‘墨水’的一种体现而已。”
  现为博士生导师的全国著名书法家、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华人德,“文革”中期到苏北农村插队四年,他爱好书法,后来进东台工艺品厂,和王能父先生在一起五年,朝夕相处。华人德说,王能父是我老师,比我大32岁,通文字学,擅作诗,人很和善,对我指导、帮助很多。
  1977年恢复高考后,华人德考上了北京大学,王能父得知后关在屋子两三天,刻了几方印章,写了几件书法,送给自己的学生华人德留念。有一方印章是“阿德所有”,王老说,学校里到处是书,盖上印章就不容易丢失了。次年,王能父又给华人德寄去一百元钱,说是让他买点书。华人德谈起这段往事感慨万端,他说:“王先生寄钱来,其实是让我贴补一下生活,说是让我买书,其实是照顾我的自尊心。当时王老每月的工资只有30元,这一百元应该是他三个多月的工资啊。”
  华人德成功后成为全国知名的书法家,有人经常对王老说,你是华人德的老师,他谦虚地回答,不敢当,这不是我的功劳,这是华人德勤奋努力的结果。华人德在“纪念王能父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回忆起恩师,深情地说:“孔子讲仁者寿,老子也讲过,死而不忘者寿。王老生前和我说过,一个人到了去世20年后,人家就把他遗忘了。但是王老去世已经17年了,我们大家还是经常怀念他,想到他,王老就是一个寿者。”

网友评论

更多

友情链接

闽ICP备13010859号
Copyright © dengmi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灯谜文化网 版权所有
Email:963694202@qq.com